网友热议学术会议风气改进:减少领导讲话时间
最近,北京大学正畸医生周彦恒在他的微博账户中描述了他对参加行业学术会议的感受:没有开幕式,没有领导演讲,非常简洁直接地进入主题演讲。他认为这种形式非常值得借鉴。
对此,网友们纷纷表示赞同。丁香园论坛的网民“zzp1980”认为国外学术会议很学术性,会议主题也很明确。几乎没有官方代表可以发言,也没有很多花哨的仪式。
北京大学的吴必虎教授在他的微博中也提到了他在布里斯班学术会议上所看到和听到的:闭幕式前的大辩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来自澳大利亚以外的四位知名教授形成了积极的一面,澳大利亚学者形成了消极的一面。外国评论家从不同角度对澳大利亚的国家和旅游研究进行了挑剔,而澳大利亚则小心翼翼地准备反驳这四位专家的个人历史和研究领域的特点。他们幽默、机智、宽容。
phoenix.com网民“井里的青蛙世界”也指出,国内学术会议令人头痛。“形式非常复杂,有很多程序,如嘉宾发言和主持人发言。"
新浪网友“洪老师的围巾”发现,在中国召开学术会议的水平取决于与会*的水平。领导的讲话可能不算时间,或者声音可能很低,似乎不是针对听众的。真正的演讲者会让自己尽可能大声地说话。最近参加学术会议的经历也让他很无奈:“就像去年一样,我没有完成我的演讲。”
新浪微博用户“教师苦苦挣扎”由此得出结论,国内学术会议具有以下特点:1。有非专业的领导演讲和演讲;2.不管是领导还是演讲者讲话,手电筒都在不停地闪烁。3.吃饭就像婚礼场景——乐队伴奏+祝酒+祝酒;4.必须集体拍照。
对此,新浪网网友“白少烨”质疑如何确保学术讨论会的效果,此前学术会议*的讲话留给学者们的讨论时间太短。“有一次,我参加了一个学术会议,在领袖演讲后只剩下两个半小时,但仍有七位演讲者。这真是喧宾夺主!”
天涯博客网民“大道工资单”也指出,多年来,人们已经习惯了“排座吃水果”。在“官本位”制度下,领导者愿意钻入“学者”的腰包。成为一名真正的学者会是什么样?
新浪网友“刘博士罗德”表示,应该尽快将惠风文风的提升纳入学术知识圈。人们期待着它。
新浪网民“锡永·圣·史圣”立即评论说,如果任何一种会议都是混乱的,严肃的科学话题将成为官员们的开场白,而严谨的技术讨论将会被领导们所接受。即使外国同行不鄙视我们,我们也会觉得我们在鄙视自己。
对此,科学网网友“家庭幸福的科学与生活花园”认为,中国的学术将更繁荣,管理更少。他希望今后在学术会议之前,领导们不要发表长篇大论,并真诚地向领导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而不是*在现场鼓掌。
“科学与文化足迹”在网上发布了会议通知,通知中说,在没有开幕式或领导讲话的情况下,在会议主席简要介绍了沙龙的背景和讨论主题后,与会者可以开始发言和讨论。
“这才是求知的真正精神。我们决不能让*超越学术水平或*的讲话来破坏学术会议的好汤。一位科学网网友评论道。(原标题:改进会议风格应该从学术会议开始:“严格的技术讨论也将由领导进行。即使我们的外国同行不鄙视我们,我们仍然会觉得我们轻视自己,贬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