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杨卫:科学基金资源总量仍有上升空间

科普小知识2022-07-10 13:46:15
...

杨卫:科学基金资源总量仍有上升空间

■我们的记者陈辰

“如果你想写一本描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书,用渊源作为书名是个不错的选择。”全国人大代表、新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杨伟在最近接受《中国科学日报》采访时表示,“拓展探索深度、深化创新源泉、延伸交汇距离、实现人才愿望,可以很好地概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功能和定位。”

科学基金会

十二个“最多”

如果你想更深入地理解这些词的含义,杨伟两个月前在浙江大学组织的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启动会上使用的12个“第一”会更直观:

“这是我国增长最稳定的基金。这是最接近科学工作者的国家科学研究项目。它是评估过程中最公正的科研资助基金,具有透明和可信的评估程序。这是中国最开放、最具参与性的国家科研项目。它拥有最能显示年轻科学家学术地位的品牌。它也是最鼓励国际合作的科研资助机构。此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拥有最重视*探索的科研项目(一般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和重大研究计划)。它非常重视原创和创新的科研项目。高度重视专家的指导和评价;重视项目申请、实施、结果和结论中体现的科学诚信精神;它有最完整和无争议的人才资助计划。它拥有顶尖的创新研究团队项目。”当时,不知道自己即将上任的杨伟,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赞不绝口。

杨伟指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仍有增加资源总量的空间。他引用了一系列数据来证明这一点:2012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为70亿美元,而中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为28亿美元,仅占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40%,而占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约三分之一资金的医学部门实际上相当于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的范畴,后者拥有更大的资金(约200亿美元)

“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过美国的50%,R&D接近美国的50%,我们应该探索如何吸引更多的资金,使中国的基础科学开花结果。我们应该用高质量的工作说服国家加大对自然科学基金的投资——我们应该以超过国内生产总值和R&D增长的速度发展,以促进中国的基础科学研究。”杨威说道。

基金融入血液的精神

杨伟工作了很长时间的清华大学航空航天学院的新楼与基础楼之间只有一条轻轨。然而,这只能显示他与基金委员会的深厚联系。

从1994年被评为基金委资助的第一批杰青,到2001年成为力学学科资助的创新研究组的第一任组长,杨伟在过去的20年里主持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去年刚刚完成了一项重点项目。

除了是一名“运动员”,杨威也是一名“裁判”。“我参加基金评审多年,曾在机械学科评审组和数学科学系专家咨询委员会工作,参与过重大项目和重大研究项目的策划,对基金委员会认真细致的工作精神印象深刻。”

从2004年到2006年,杨伟及其同事担任国务院学位办公室主任期间,作为组织者,在对学位点、重点学科、“211工程”、“985工程”和“全国优秀博览会”等的评审中,始终以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的客观公正性和制度与程序的科学性为参照系,努力营造良好的评审氛围。

在担任浙江大学校长期间,杨伟连续7年动员教师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可以说,作为一名从事基础研究多年的科学工作者和高等教育管理者,我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怀有一种崇敬之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精神已经融入我的血液,并被铭记在我的脑海中。”

站在潮头是最幸福的事。

经过27年的发展,科学基金资助体系发展比较完善,资助金额达到一定规模。2012年,基金委员会实际安排了超过230亿元的补贴计划。

“科学基金会的未来发展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密切相关。”杨威说:“实现‘中国梦’的顺序应该是先成为大国,然后成为强国。对于强国来说,它们可能首先是经济强国,然后才是技术强国。然而,这还不够。它需要成为一种科学力量和文化力量。”

为了尽快实现这一目标,科学基金会现在必须做好准备,充分支持资源创新,加强对整个基础科学的指导,倡导新的、严谨的、宽松的学术生态环境杨威强调道。

最近退休的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主席苏布拉·苏雷什教授在其任期总结中说:“在美国过去60年或更长时间里获得诺贝尔奖的研究中,70%,或200多名获奖者,都与国家科学基金会的资助有关。”

杨威指出,随着国家的全面崛起,中国的基础研究也将在未来20至30年内全面崛起,与美国和欧洲一道勾勒出人类基础研究的天际线。然而,大多数最重要的基础研究应该与基金委员会的资助有关。“假设我们的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科学奖,但他们没有得到科学基金会的资助,这表明我们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

“我很高兴在这个时候加入科学基金会,走在促进中国基础科学创新的道路上。”上任不到一个月的杨威说:“站在潮头上是最幸福的事,就像冲浪一样。如果海浪过去了,风平静了,许多乐趣将会失去。”

中国科学新闻(2013-03-11,第一版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