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一个动作可能令心脑血管瞬间崩溃
温度变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敌人”。研究表明,在35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天气中,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将显著增加。
从临床经验来看,每年7月和8月是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高峰期。
受访专家:
王继云,主任医师,北京同仁医院心内科教授
一方面,为了散热,身体会扩张身体表面的血管,更多的血液会循环到身体表面,因此对心脏等器官的血液供应会相对较少。另一方面,随着温度的升高,心跳和血流速度会增加,心肌耗氧量也会增加。
夏季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生活时报》采访专家提醒你要特别注意七件小事,以帮助你的大脑“降温”。
1.不要突然回头
临床资料显示,颈动脉狭窄和斑块已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
一旦颈动脉中的不稳定斑块“受刺激”脱落,就会给心脑血管疾病带来严重损害,导致心肌梗塞、脑梗塞甚至危及生命。
特别是在夏天,人体容易出现血容量不足和高血液粘度。
建议
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在生活中不应该“突然回头”,以免发生意外。
避免需要突然用力的动作,如打羽毛球、篮球、突然起床等。
2、温差太大
在炎热的天气里,许多人将长时间呆在低温的空调房间里。温差的突然变化很容易导致血管急剧收缩或扩张、血液循环障碍和心肌梗塞或脑梗塞。
特别是在跌倒后的“桑拿日”,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容易因空气中湿度增加和含氧量降低而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
建议
当天气闷热、空气湿度高时,最好在室内打开空调,但温度不能太低,与室外的温差应为8摄氏度。
每隔几小时打开一扇窗户通风,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
3.注意饮食
炎热的天气会导致食欲下降,所以夏季饮食应该清淡,吃太多的油和太咸会增加血脂和血压,这不利于心脑血管健康。
建议
日常饮食主要是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等。,还要经常吃瘦肉、鱼,以保证蛋白质的摄入;
应特别注意食物卫生,少吃正餐和冷饮,以免腹泻,腹泻可能导致体内电解质紊乱和心脏不适。
4.不要太早做早操。
夏天的清晨。许多中老年人有早起做早操的习惯。但在夏季,这可能会带来致命的风险。
相关研究证实,70%~80%的突发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在凌晨4~10点,这在业内被称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魔鬼时间”。
建议
有心脑血管疾病史的人应该尽量避免在早上锻炼。
减少炎热天气中不必要的旅行,尤其是在高温、高湿度和人口密集的地方。
穿浅色、透气且宽松的棉布衣服,戴太阳帽或使用太阳伞。
5.确保有足够的水
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每天喝适量的水是必要的。
尤其是在夏天,身体的水分会大量蒸发。如果此时不及时补充水分,血液浓度会增加,血液变稠,容易引起突发的心脑血管事件。
建议
每天喝不少于2000 ~ 2500毫升的水,晚上睡觉前和早上起床后喝一杯水。
半夜醒来也可以适当补水,可以降低血液粘度,防止血栓形成。
6、心房颤动治愈
房颤患者的中风风险高于普通人,尤其是在夏季天气炎热时,人体出汗和失水迅速,导致血液粘稠度和血栓性疾病。因此,房颤患者在夏季应该更加小心。
建议
房颤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评估中风的危险因素。如果结果显示有中风风险,无论有无症状,无论是阵发性还是持续性房颤,他们都必须坚持每天服用抗凝药物,不能随意停药。
也有一些非药物疗法来预防房颤的卒中并发症,如左心耳闭塞,主要适用于不能长期服用或耐受口服抗凝剂的房颤患者。
血糖不要降得太低
低血糖是糖尿病心血管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会增加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人体内血糖的变化与季节密切相关,低血糖更容易发生在夏季:
夏天,白天越长,睡眠越少,活动越多,人体热量消耗增加,血糖消耗增加;在炎热的天气里,人们通常食欲不振,糖的摄入量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率增加。
建议
糖尿病患者在夏天不能把血糖降得太低,否则很容易诱发心绞痛和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一般来说,夏季空腹血糖最好控制在6~8 mmol/l,餐后血糖最好控制在8~10 mmol/l。
最后,专家特别提醒,炎热的天气容易让人烦躁,情绪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因此,夏天要经常工作和休息,以避免过度劳累。
同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坚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