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如何识别界定 “中华木匠”开讲
红木是木材中的瑰宝。在古代,它是地位的象征和荣誉的体现。红木支撑的家具通常只出现在皇帝、王子和显贵的家中。如今,集实用性、收藏性、继承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红木家具已经走进了普通人的家中。然而,在目前的红木市场上,存在着鱼眼混珠、混淆视听、真假难辨等现象。因此,如何提高准确识别桃花心木的能力已经成为人们迫切需要的。
7月19日,记者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获悉,为弘扬木材文化和工艺精神,致力于木材科学加工利用65年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以下简称中国林科院木工研究所)在北京别出心裁地创办了“中国木匠”大师班。第一堂课的主题是认知桃花心木。此外,还将举办一系列关于红木、木雕(木雕单独列出)、木建筑、木材和文化等方面的不定期培训和讲座。此举旨在充分发挥木材专家的知识优势和木材工匠的独特技能。它不仅培训和培养学术工匠和"木材工匠"企业家的后备人才,还向社会各界推广木材知识和相关技能。
人类与木材密不可分,历史悠久。打柴生火,生活在木头里,躺在木头上听木头,其工匠从鲁班开始,创始人和人才辈出。直到今天,许多“中国木匠”已经出现。
显微镜是主题的最佳诠释。一盒样品是对学生最亲密的奖励。观察木材的一套工具是最简单的刺眼光线。合影是最好的怀旧。
在培训课上,“红木”国家标准第一起草人、中国林科院木材研究所木材结构与利用研究室主任尹向学员介绍了“红木”国家标准的起草过程,讲解了主要技术要点,并与学员进行了现场互动,讲解了教师如何识别和界定红木的“五属八类”及木材识别知识。
中国著名木材学家、从事木材鉴定工作50余年的姜晓梅研究员,对世界红木资源状况、红木利用与鉴定的相关知识要点、市场上常见的14种红木及其相似木材等作了全面阐述。
中国木文化的先驱赵光杰教授,首先发表了关于木纹研究成果和识别鉴赏的演讲。
中国消费者协会会长张德志从桃花心木大师对经典作品的欣赏、桃花心木产品消费过程中的真伪鉴别、桃花心木产品市场的知识缺失等角度,肯定了“中国木匠”桃花心木大师班的必要性和时效性。
当学生听和练习时,老师手拉手教。通过听讲座、参观、看木纹、闻木头的味道,以及相互交流、交流需求、分享经验等教学环节,我受益匪浅。
与会者说:“这次培训使我们受益匪浅。我们已经学会了理解桃花心木的专业技能。我们希望木工研究所进一步发挥其在科普和服务业的优势,举办更多类似的培训。”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工所副所长吕斌表示,作为国家林业研究所和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工所,拥有中国最大的木材标本馆和国家标准《红木》的第一起草单位,科学普及《红木》标准,引导行业健康发展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据了解,第一节课采用三天24小时的小班制。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工研究所为每位学生提供了教学辅助工具,如切片材料、放大镜、艺术刀、载玻片/冷冻切片器和光学显微镜。此外,还推出了由主讲人签署的《红木》国家标准、《常见贸易濒危和珍贵木材鉴定手册》和国家标准《红木标本集》(珍藏版国家宝盒)等一系列书籍。第二届“中国木匠”红木大师班将于10月下旬开始,主题是“充分利用红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