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复旦大学抗肿瘤药物专利“天价”卖给美国公司

科普小知识2022-07-10 19:08:41
...

复旦大学抗肿瘤药物专利“天价”卖给美国公司

3月15日,复旦大学与美国HUYA(上海亚洲)公司在上海达成协议。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杨青教授向美国HUYA公司授予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用于肿瘤免疫治疗的IDO抑制剂的有偿许可。许可转让将为复旦大学和杨青教授带来6500万美元。

据了解,IDO抑制剂作为具有新的药物靶点和新的作用机制的药物,可用于治疗各种主要疾病,如肿瘤、阿尔茨海默病、抑郁症、白内障等,具有广阔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前景。

目前,国外制药行业对IDO抑制剂药物的市场前景相当乐观,许多国外知名制药公司已经宣布将加入IDO抑制剂的研发竞争。然而,现有的IDO抑制剂一般抑制效果较低,并且没有IDO抑制剂药物。到目前为止,新链接遗传学和Incyte开发的相关化合物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杨青研发的新型吲哚抑制剂已申请国内专利和国际专利,有望成为第三个进入临床实验研究的吲哚抑制剂。

据悉,协议签署后,美国HUYA公司将向复旦大学支付一定数额的首付。如果IDO抑制剂在国外临床试验中取得了优异的结果;在欧盟、美国和日本成功上市;随着年销售额达到不同的目标,美国HUYA公司向复旦大学支付了总额不超过6500万美元的里程碑式的款项。

"可以说6500万美元是一个相当大的价格."中国制药工业综合研究所副所长易建贤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复旦大学与HUYA的合作为国内大学和研究机构树立了一个好榜样。

易拔贤表示,与国外较为成熟的产学研结合模式相比,目前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向国外转移研究专利的模式存在瓶颈,最大的问题是创新药物在研究阶段的估值无法解决。

“因为中国没有从事这种评估的专业机构,科研机构也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建立这样一个专业部门。换句话说,我们的研究机构市场化程度太低,这使得国内研究在国外市场往往得不到认可或被低估。”易拔贤说。

“过去,欧美国家在创新药物研究领域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国内向国外出口专利的案例并不多。”北京医疗管理咨询中心创始人石立晨告诉记者。他说,创新药物的研发是一个投资大、风险高、周期长的过程。长期以来,我国创新药物领域的基础研究和高端研究相对薄弱。另外,我国新药开发后的审批程序相对较长,只能通过招标进入医院。企业对开发自主创新药物不感兴趣。市场上的国产药品主要是仿制药。

随着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启动,国内企业和研究机构开始加大对创新药物自主研发的投入。

易巴贤透露,近7至8年来,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已超过30种,国内制药企业和科研机构向国外市场交付的药品和专利数量不断增加。

目前,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正进入爆炸式增长期。2月26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刘谦在全国卫生计生委科教工作会议上表示,“十二五”期间,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数量是前50年的三倍。其中,139个品种获得临床批准文件,比“十一五”期间增加12.5倍。对200多种大品种药物进行了技术改造,提高了临床药物的可及性。(原标题:复旦大学向美国公司出售了6500万美元的抗肿瘤药物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