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追思“稀土之父”徐光宪:走自己的创新之路

科普小知识2022-07-11 09:10:43
...

追思“稀土之父”徐光宪:走自己的创新之路

徐光宪的CFP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徐光先因病于28日上午10时18分逝世,享年95岁。被誉为“稀土之父”的徐光先,也是著名的化学家和教育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稀土化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去世在教育界和科学界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徐光宪1920年11月出生于浙江绍兴。他的祖籍是浙江上虞。他于194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化学系。他于1947年在美国学习,并于1951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的理学博士学位。他被选为美国荣誉化学学会和西格玛Xi荣誉科学学会的成员。他的科学前途是光明的。然而,怀着对祖国的赤子之心,他毅然放弃了在哥伦比亚大学教书的机会,克服了美国为中国科学家设置的困难,回到了贫困的祖国。

回国后,徐光先一直在北京大学化学系任教,指导近百名博士生和硕士生。几乎所有从高等教育化学系毕业的学生都熟悉他编辑的“材料结构”。自1959年出版以来,该网站的国际化学前沿教材已经修订、重印和印刷了20多万册。它还获得了1988年全国高校优秀教材奖。

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徐光先也走出了他传奇的科研生涯。因为祖国的需要,他连续四次改变了自己的研究方向。他最初的研究方向是量子化学,回国后开始研究配位化学。1960年,为了适应国家原子能工业发展的需要,他以核燃料提取化学为新的研究方向,为建设北京大学科技物理系“核科学家的摇篮”做出了历史性贡献。1972年,为了扭转中国稀土工业的落后局面,他的研究方向转向了稀土分离方法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并成为这项研究的带头人。在随后的漫长岁月中,他和他的同事们创造了稀土世界的“中国传奇”,特别是他建立的指导稀土分离技术综合创新的通用级联萃取理论,使中国实现了从稀土“资源大国”向“生产大国”的跨越,改变了世界稀土产业和市场格局,被国际稀土界誉为“中国影响”。1978年,基础科学受到重视,他恢复了最初选择的量子化学方向的科学研究,培养研究生,并写书。

徐光先有一句名言:“我们从事科学研究的信念是,我们立足于基础研究,着眼于国家目标,不与外国人为伍,走自己的创新之路。”这句话也被写进了北京大学发布的讣告中,鼓励科学家在悲痛中前进。据悉,为悼念徐光先,北京大学在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A区104多功能厅设立灵堂,将于4月30日至5月5日接受悼念。徐光先遗体告别仪式定于5月6日8: 30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举行。(北京,4月28日,记者王庆欢)

阅读更多

中国稀土之父徐光先院士逝世

“举重”徐光先

徐光先传:科学家的科学态度

十年间中国稀土出口创汇数百亿美元

首届老年科学家学术成长记录系列发布

徐光先:令人费解的稀土情结

徐光宪院士:第六次科技革命有四个核心内涵

胡*为王中成、徐光先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