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中欧教育部长会议举行 共筑教育合作之路

科普小知识2022-07-11 09:16:18
...

说到出国留学,你很容易想到欧洲。是的,随着中欧教育合作的深化,这种选择可能会变得更加流行。不久前,中欧教育部长会议在北京举行。来自34个欧洲国家的教育部长、高级代表、驻华外交使节、专家学者和中国代表齐聚一堂,共商中欧教育合作的未来。

目前,中国与欧盟国家已经签署了80多项双边教育合作协议,在中国有574个中欧合作教育机构和项目,30多万中国人在欧盟国家留学,4.5万人在欧盟国家留学...这些成就将在不久的将来继续扩大。

中欧建交40多年来,教育交流与合作状况良好。

“感谢伊拉斯谟给了我这个机会,否则我就不是现在的我了。”31岁的邓(音译)是黔南民族师范大学的一名教师,她面带微笑,很温柔。她告诉记者,从海南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后,她申请了欧盟伊拉斯谟奖学金,并在法国和丹麦完成硕士学位后前往丹麦攻读博士学位。

2007年,欧盟委员会设立了伊拉斯谟中国之窗项目,总投资2736万欧元,支持中欧学生和学者之间的交流。其中,超过70%的总投资被中国学者用于在欧洲学习。邓是登上中欧教育交流快车赴欧留学的有志青年之一。

据了解,目前欧盟成员国是中国学生和学者出国留学的主要目的地之一。截至2015年底,中国赴欧盟国家留学总人数为303,451人,占出国留学总人数的24%。与此同时,2015年,在中国学习的欧盟成员国学生总数为45,125人,其中3,027人获得了中国*的奖学金。

面对这一幕,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非常高兴。他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欧洲和中国之间流动,进行研究和学习,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如果这种交流能够进一步扩大,将有助于年轻一代进一步成长。”

回顾历史,早在2000多年前,古老的丝绸之路就把中国人民和欧洲人民紧密联系在一起。作为东西方文明的杰出代表,中欧建交40多年了。今天,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进入全面加速发展的新阶段,教育合作成为焦点和亮点。

“目前,中欧教育交流与合作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我国与欧盟机构和28个欧盟成员国建立了稳定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关系,建立了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与对话机制。”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徐涛表示,在语言教学合作方面,中国大学已经在欧盟开设了全部24门官方语言课程。在欧盟,28个成员国还建立了131个孔子学院和251个孔子课堂,注册学生超过25万人。

“我有许多老朋友,他们都是当时的中国学生,这无疑加深了两国之间的关系。”瑞典驻华大使林迪安告诉记者,他非常高兴地注意到,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对在瑞典学习感兴趣,瑞典也在努力推动这一趋势。

“目前,中欧教育政策的共同取向主要集中在四点。其目的是将新时期中国教育对外开放的重点工作与欧洲的相关教育战略联系起来,以促进各国教育的发展,实现合作共赢。”徐涛分析说,这主要包括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移动学分的互认、提高开放包容水平。

学分互认的趋势将逐步实现学位的联合授予

“我想申请爱沙尼亚的一所大学。从中国大学获得的学分可以转换成欧洲学分吗南京大学大三学生黄啸在网上发帖寻求帮助。“没问题!”邮件很快就收到了回复。一名高年级学生给她留了言:“两国*已经签署了一项协议,双方鼓励并支持大学承认彼此的学分。”黄啸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

学分互认系统是一个重要的工具,用于验证学位,计算学习量,以及认可学生在国外的学习和培训经历。在这里,学分就像学习中的“货币”。如果两国的“货币”可以交换,就可以*出国。如果他们彼此不认识,不能兑换货币,出国留学就会有很多障碍。

令人欣慰的是,目前,中国已与20个欧盟成员国签署协议,相互承认对方的学位、学历和文凭。这些国家包括英国、德国、法国、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奥地利、葡萄牙、荷兰、意大利、爱尔兰、瑞典、丹麦等,其中捷克*于今年10月签署了该公约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于继海告诉记者。

“学生能否流动,以及流动的质量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双方对学分的认可程度。例如,学生从伊拉斯谟项目返回后,这些学分可以被认可。因此,我们必须确保进一步提高相互承认信贷的水平。”欧洲委员会教育、文化、青年和体育专员蒂博尔·瑙夫劳奇说。

“目前,中国和欧洲正面临巨大的教育挑战。我们希望培养有能力和实力的学生在就业市场取得成功。在相互承认学分的基础上,建议将学生企业家的创业成就转化为学分,以帮助他们获得学位和学术资格。”法国驻中国大使馆的公众参与德·波尚的提议。

对此,中国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目前,中欧工程教育平台、中外合作办学和校际交流成功启动了校际互认学分试点项目。我们希望进一步促进中欧学分和学位的相互承认,扩大双方学生交流的规模,引导双向均衡流动。”

深化中欧教育合作,是推进标准互联互通的必由之路。记者了解到,中国愿在人才培养标准方面加强与欧洲的交流与对接,推动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学分互认,逐步实现学位互授。我们将继续实施中欧高等教育调整和优化联合研究项目,共同发展更多领域的学科和专业标准。

建设中欧教育共同体推进签证便利化

"企业家精神是欧盟和中国可以相互学习的地方."瑙夫拉奇的话引起了代表们的点头。波兰副总理加罗斯瓦夫·戈文说,许多欧洲国家正面临青年失业率上升的问题,这也是当今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欧盟创新与技术中心培养了大量的创业人才,其合作伙伴包括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在这方面,中欧可以创新合作方式。”瑙夫拉奇在会上提出,能够解决当前和未来挑战的企业家应该通过各种方式的合作来培养。

意大利驻华使馆公使孟浩田介绍了意大利的创新和创业课程。“意大利学生学习的内容包括互联网、媒体、开放大数据、数字经济、物联网等。在这些领域,许多中国企业正在与意大利教育机构合作。孟昊天表示,希望中国企业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

"我认为实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机会."瑞士联邦教育、研究和创新部长毛罗·德·拉·布兰奇说:“我们希望更多的欧洲年轻人进入中国公司实习,更多的中国年轻人进入欧洲公司实习。我建议应该首先抛开语言障碍,应该给年轻人一个工作环境,这样他们就可以在工作中学习和做事。”

“在今天的中国,大众创业和创新的趋势正在蓬勃发展。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我国教育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服务和支持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举措。”陈宝生表示,希望推动与欧洲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展更多实质性、高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吸引欧洲优质教育资源投资中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

除了创新和创业教育,语言交流也成为代表们关注的焦点。

“我们非常希望在中国进一步扩大西班牙语教学,并愿意进一步扩大合作。”西班牙驻华大使巴伦西亚真诚地说:“西班牙语对中国人做生意或学习创新非常有用。建议进一步扩大“一带一路”战略涵盖的语言。”

斯洛文尼亚教育、科学和体育部长玛雅·马尔科维茨·布伦契奇说,今天的年轻人不仅要学习技能,还要为将来成为全球公民做好准备。“在中国的帮助下,我们在斯洛文尼亚成功地开展了汉语教学。在中国,也有教斯洛文尼亚语的地方。这种交流与合作至关重要。”

政策沟通、顺畅沟通、标准沟通、语言沟通和大众支持...会上逐渐形成共识,方向也逐渐明确。记者了解到,下一步,中欧将共同建设面向未来的中欧教育共同体,推进签证便利化,为更大规模的师生双向交流创造条件。双方将共同开发课程,建设高质量的合作教育机构和项目,共同建设联合实验室和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中国鼓励各国合作建立更多的孔子学院,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欧洲国家语言课程,共同培养高水平的语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