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大教授:破SCI至上,建立同行集体评议制度
教育部和科技部先后发文要求取消“SCI第一”。这是建立正确的评价取向,促进大学回到学术起点的重要举措。
SCI是评价的绝对标准,反映了中国科技领域和科技管理的不成熟。所谓的SCI实际上是在国外英文期刊上发表论文。在英语成为科技文献国际通用评价标准的时代,客观地说,追求可比性、简洁性甚至国际化是行政管理的趋势,将SCI推向了极致。
SCI本身并不重要,但它不是唯一的索引。更重要的是,它得到了学术界同仁的认可。SCI文章很难被同行认可。毕竟,SCI期刊的编辑,连同审稿人和编辑,只被少数人认可。对SCI的追求,尤其是对原创性成果和原创性科技工作的过度追求,使科研人员难以安心工作。许多人会尽最大努力与编辑进行公共关系,以寻求更大的利益。
学术同行评议制度现在并不缺乏,但它并不奏效。即使有同行评议,也还是有一些人去和评议专家取得联系,走后门,在合理和不合理的手段之间徘徊,进行人际公关。同行评审不一定准确,有时同行评审不一定准确,因为结果太超前了。有时由于各种原因,知道结果是先进的,他们可能不会被评为先进。
如何避免同行评议中的主观性不能只由一个人或几个人来完成。必须建立同行*。
同行评审,尤其是同行集体评审,操作起来相对困难和复杂。相比之下,脊髓损伤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但科技评价追求的不是机制的难度和简单性,而是结果的准确性和公平性。因此,同行评审相对更合理,更符合科技评价的要求。
教育部和科技部已经要求不要将SCI用作评估标签。如何让政策落到实处?要回答好这个问题,教育部、科技部、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也应该给出答案。在行政主导的背景下,教育部和科技部必须有具体的实施措施,特别是在一些*的评审、各种荣誉奖项,甚至院士评选中,才能解开SCI,才能对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各种评价产生重大影响。
该文件指出,建立健全分类评价体系,提高学术同行评价。这不能只是一句话,而是应该建立一个相应的制度。其中,必须得到很好的回答,同行评议包括什么样的奖学金?如何组建和运营同行评审组织?哪一级权威机构会批准同行评审?它的权威是什么?许多审查是行政审查,同行审查是否有效。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同行评议制度就很难真正发挥作用。
(作者是厦门大学教育研究所所长,记者文才飞采访并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