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卫10项交通安全策略确保未成年人道路安全
2015年12月2日是“全国交通安全日”,今年的主题是“拒绝危险驾驶和安全文明出行”。为了增强未成年人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保障未成年人的安全出行,新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于12月1日在北京举办了“护送花季,安全你我”道路安全媒体交流大会。来自世界卫生组织、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及公共卫生和道路安全领域的多名专家参加了会议,共同探讨了未成年人道路安全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保障措施的正常化需要法律法规的推动。
世卫组织中国代表处的潘·蓝捷博士在交流会议上指出,全球每年有125万人死于交通事故,其中近一半年龄在15至44岁之间。儿童和青少年是道路的弱势使用者。我们需要设计道路和交通,以确保儿童的旅行安全。潘博士指出,良好的道路基础设施和车辆设计、佩戴头盔、正确使用儿童安全座椅、佩戴安全带以及让儿童在路上看得更清楚,都是确保儿童出行安全的措施。同时,还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来促进上述相应保护措施的正常化。
世卫组织提出保护儿童交通安全的十大策略
浙江省疾控中心慢性病研究所所长钟介绍了浙江省儿童青少年道路交通伤害流行现状及防控措施。浙江省死因监测系统的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4年,浙江省0-24岁儿童和青少年交通伤害死亡率呈逐渐下降趋势(从4.26/10万降至2.90/10万);浙江省医院伤害监测结果显示,交通伤害占0-24岁儿童青少年伤害监测病例的15.1%。在涉及机动车辆的交通伤害中,受伤者主要是道路使用者中的弱势群体(行人、非机动车辆和摩托车驾驶员),82.9%是由与机动车辆碰撞造成的。安全带和头盔的使用可以有效降低交通伤害的严重程度。
会上,慢性病中心伤害预防办公室主任段蕾蕾重点介绍了由*部道路安全研究中心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中心联合撰写的《中国儿童道路交通伤害研究报告》。报告中的相关数据显示,在涉及儿童的道路交通事故中,死亡儿童的主要交通方式是步行和机动车辆,而受伤儿童的主要交通方式是机动车辆和步行。在涉及机动车辆的道路交通事故中,儿童伤亡的主要交通方式是摩托车和小型公共汽车。该报告分析了中国儿童道路交通伤害的几个主要原因:1)交通参与者的安全和守法意识普遍较低;2)车辆安全性能存在隐患;3)全社会尚未形成重视儿童交通安全的氛围。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道路交通事故是15至17岁青少年死亡的主要原因,而在交通事故中死亡的男孩人数几乎是女孩的两倍。为了有效防止儿童道路交通伤害的发生,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十项保护儿童交通安全的策略,包括控制车速、减少酒后驾驶、佩戴头盔以及在车辆中使用儿童约束系统。这些战略有助于为中国制定有关儿童道路安全的法律和政策提供依据,从而形成儿童道路交通安全的良好环境。
强制使用儿童安全座椅的条件已经到位。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儿童安全驾驶促进办公室主任潘增友重点研究了在中国强制使用儿童安全座椅的可行性。他指出:中国已经具备强制使用儿童乘员约束系统的条件;儿童乘员约束系统规范的强制使用适用于相关交通安全管理法规。与此同时,中国拥有汽车的家庭有经济能力购买儿童安全座椅。父母对儿童安全的意识正在逐渐提高,他们有环境接受儿童乘员约束系统的强制使用。
多部门全方位合作确保儿童交通安全
与会专家在交流中一致表示,儿童伤害防治是一项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卫生、教育、交通、*、城建、食品安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多个部门的充分合作和参与。会议呼吁:为了儿童出行的安全,我希望每个交通参与者都从我做起,共同履行社会责任,共同创造一个安全的交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