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调改革破解科教难题 更重依靠人才红利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将继续充分利用‘人口红利’,更加注重依靠‘人才红利’。这需要教育和科学技术的有机结合,这样中国创造财富的能力将大大提高,社会文明将得到促进。”8月29日,国务院总理*在北京召开的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发表了上述讲话。
作为领导小组的组长,*在这次会议上两次提到了广为流传的一句话“改革是最大的红利”。*强调,“无论是促进教育公平,还是促进科学技术与经济和社会的深度融合,关键仍然在于改革”。对外界来说,这也显示了中国新*解决科学和教育发展难题的决心。
学术界通常将“人口窗口”定义为15至64岁人口占总人口60%以上的人口发展时期。清华大学国家条件研究所所长胡鞍钢告诉中国新闻社,对中国来说,还有70年(1980-2050)的“人口窗口”,剩下的不到40年。因此,国家在设计科技、教育和人才发展三大规划纲要时,考虑到了已经进入人口红利下降期的现代人口转变的背景,并提出了中国从人口红利向人力资源红利和人才资源红利转变的发展方向。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蓝雪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从“人口红利”到“人才红利”的转变是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果。中国正在从高消费、低成本的发展模式向低消费、高成本、高附加值的产业模式转变,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必然会更高。过去,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人口红利”。发展高附加值产业的下一步更依赖于“人才红利”。然而,要实现“人才红利”需要高水平的教育。
在科学和教育领域,不可避免地会有许多顽固的疾病。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从高等教育到学前教育的公平性有待提高,缺乏科技创新动力,缺乏产学研紧密结合,科技资源分散封闭配置,重复低效,与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人才红利”还有很大差距。
只有深化改革才能解决问题。*说,从恢复高考开始,教育就是一项重大改革措施,它改变了数百万人的命运,深刻影响了国家的发展。当前,要深化教育和科技领域的改革,还需要抓住切入点和突破点,发动全社会,推出既有利于当前又有利于长远的重大改革举措,以取得更大的成效。
为了创造一个“中国经济的升级版”,最终的驱动力仍然是教育和科技。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和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刘元力告诉中国新闻社,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改善民生和社会公平正义这三大目标,取决于大量合格和有能力的人才,是通过使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的。因此,教育科技改革已经成为整个发展改革系统工程的重要基础。
目前的许多问题似乎都可以归因于*机制。改革*和机制已成为共识,但从真正具体的地方突破却非常困难。蓝雪认为,科技创新的突破不再是国家投资的问题,而是改善市场创新环境的迫切需要。如果企业能够通过关联从侵权、污染和垄断中获利,创新的动力将不可避免地不足。教育的突破在于利用现代远程技术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这是解决教育公平问题最便捷的途径。
本次会议提出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完善投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推进资源开放共享、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推进科技人才创新激励政策等。所有这些都让人们看到了改革。然而,整个社会要通过实施来显著提高其创业和创新能力还需要时间。刘元力认为,实现有效改革的关键策略是*监管与市场竞争的有机结合。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和产业本身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必须加强*在制定游戏规则、弥补差距和实行公平监督方面的作用。
胡鞍钢表示,由国务院总理亲自担任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组长是一项有效的制度安排,可以确保一系列国家科技教育战略得到真正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