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民工教授”蒋兴良:电网覆冰的首批研究者

科普小知识2022-07-11 17:08:57
...

三十多年来,我一年到头都在这个领域工作,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二等奖。近日,在重庆大学,《科技日报》记者见到了被誉为“农民工教授”的蒋兴良。

瘦弱的身体微微弯曲,右手不停地拍打着后腰,在采访过程中,蒋兴良不时重复这个动作。由于遭受椎管肿瘤手术的后遗症,他每分钟都要忍受难以想象的疼痛,这使得他晚上经常无法入睡。然而,面对这种无法通过服用止痛药来停止的疼痛,蒋兴良说:“没关系。反正会痛的。做更多的工作更好。”

“民工教授”蒋兴良:电网覆冰的首批研究者

爬山收集原始数据

冰雪覆盖是一种美丽的自然现象,但如果电力线路、太阳能和风力发电设备等这些野外“大块头”被冰雪“搁浅”,那将是一场严重的灾难,可能会造成上亿的经济损失和巨大的社会影响。导致这场灾难的因素很多,所以研究非常困难。

蒋兴良,湖南人,1985年考入重庆大学,主修高压工程技术。他成为中国第一个研究电网覆冰的研究生。从那时起,他就与“冰雪”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他职业生涯的开始,蒋兴良首先做的是获得大量原始科学数据。从贵州六盘水到青藏高原的风火山;从四川凉山到宁夏固原六盘山...在海拔4到5公里的高原上,蒋兴良带领他的团队年复一年地冒着刺骨的寒风翻越群山。

2005年7月,蒋兴良前往青藏高原的风火山进行高压放电试验。那时,他和他的老师和学生经常不得不在高温下进行野外实验。太累了,他们开了200多公里的车,去三江元元镇休息了一夜。

好事多磨。蒋兴良团队收集了有价值的原始科学数据。这些数据为高原供电工程、青藏铁路隧道工程等国家大型工程提供了数据支持。

这个观测站是一砖一瓦建成的。

2008年,中国南方发生大规模冰灾,13个省级电网受损,169个县停电,经济损失超过1000亿元。

随后,为了进一步研究野外自然覆冰规律及相关灾害的形成机理,防止大面积电网再次受到覆冰灾害的破坏,蒋兴良花了6个月的时间对全国17个省市的覆冰地点进行了调查,最终选择了覆冰程度最严重的湖南省雪峰山建立了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没有特别的研究基金,蒋兴良筹集了自己的资金,还作为一名“民工”来砌砖、粉刷墙壁和竖立塔线。经过10年的艰苦工作,他带领团队筹集资金、建造和测试,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能源设备安全野外科学观察和研究站”。

现在,观测研究站已经从原来的“小作坊”变成了“独一无二的、不可替代的”自然结冰试验基地。其代表性成果获得了2013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10多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与此同时,蒋兴良带领团队开发了世界上第一个覆盖冰层的电网预测和预警系统。该系统已在全国推广应用,为提高我国电网安全运行水平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连串的荣誉并没有阻止蒋兴良。

“我们的研究不能局限于电网。我们应该扩大研究范围。”蒋兴良表示,该团队开发了智能电网除冰、铁路方波脉冲除冰等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并将铁路、飞机等大型设备的防护研究纳入计划。

“民工教授”蒋兴良:电网覆冰的首批研究者

手术后一个月,他赶到了基地。

为了做研究,蒋兴良经常被杀害。

多年在寒冷潮湿的野外环境中,加上高强度的作业,使原本强壮的蒋兴良骨瘦如柴。

早在2005年夏天,当蒋兴良在青藏高原做实验时,他突然感到左腿麻木,肋骨疼痛。然而,他一直忙于研究,没有时间去医院检查。直到2015年9月,他的身体几乎瘫痪。直到住院后,他才发现自己患有后胸椎椎管肿瘤。手术后,医生告诉蒋兴良要好好休息3个月,但他只休息了1个月就赶到了野战基地。

手术切除了肿瘤,但损伤了脊神经。后遗症使蒋兴良日夜疼痛,使他无法入睡,但他仍以难以想象的毅力坚持工作。

"几十年来,一个人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是值得的。"蒋兴良说,他现在最大的希望是赢得国家项目的支持,进一步发展野外科学观测和研究站,在冰雪覆盖和防灾领域取得更多成就,培养更多年轻人才。

——原名:“农民工教授”蒋兴良:打破电网冰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