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中国科学报:“土”“洋”人才同酬时机已到?

科普小知识2022-07-11 18:32:15
...

中国科学报:“土”“洋”人才同酬时机已到?

资料来源:www.quanjing.com

我们不能说国内外的收入差距已经消失,但至少对海外归国人员来说,“稀缺是最重要的”的时代已经结束。在这种情况下,本地人才和海外归国人员有可能获得“同工同酬”。然而,应该注意的是,“同工同酬”并不意味着所有人才都是“平等的”,而是不同层次的人才有不同的待遇。

■我们的记者陈彬

李雨是今年即将毕业的博士生。最近,他成功申请了北京的一所大学,并将很快成为一名年轻的教师。当被问及这份工作的薪水时,李雨坦白道:“我不知道。”

在今年这个“就业更加困难的季节”,李雨对工资和待遇的冷漠不难理解,如果他能找到一份能解决北京户口问题的工作。然而,如果将这一视角延伸到整个年轻教师群体,那么薪酬和待遇问题就不容忽视。

不久前,复旦大学校长杨在48周年校庆科学大会上表示,针对高校中“海龟”和“土鳖”待遇不平等的问题,复旦大学将在青年教师中实行海归和本土人才的薪酬制度。与此同时,他还表示,对“本地”和“外国”人才实行“同工同酬”的时机已经“成熟”。

“本地”和“外国”商品同工同酬的时代真的到来了吗?

旧问题

地方教师和高校归国教师之间的差别待遇现象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一直持续到今天。换句话说,这实际上是一个“老问题”。然而,在这个问题出现近20年后,大学教师的“本地”和“外国”待遇有多大差别?

就在今年4月,江苏省召开了一次关于高校补充教师供求的会议。在这次交易会上,许多高校都提供了类似的条件:医生8万元,海外归国医生20万元。一所重点省立大学的招聘人员告诉媒体,今年,在该校40岁以下的教师中,“海龟”可以比“土鳖”提前两年获得副高称号。

应该说,随着近年来海外留学生“回流潮”的出现,海外归国人员的含金量有所下降,但两者之间的待遇差异依然如此明显。事实上,为了应对这一现象,早在去年的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会议上,东华大学经济发展与合作研究所所长严承忠就做了一个形象比喻——一只海龟的引入杀死了八只海龟。

“就像在飞机失事中死去的两个人一样。仅仅因为户口不同于城市和农村,薪酬就会有巨大的差异。这本身就是对生命价值的不尊重。”南京林业大学教授林忠祥说。

林忠祥已经在高校工作了几十年,但严格来说,他仍然是一个没有海外留学经历的“土鳖”。关于所谓的“本地人”和“外国人”的区别,他是这样理解的:“海归在科研和职称评定方面自然有优势。毕竟,海外学习经验将使他们能够主动发表论文和科研资源。如果资源是平等的,那么“海龟”就没有理由与“海龟”竞争,但这一切的前提必须是竞争,而不是竞争前的结论。

在同一个平台上应该是平等竞争,这似乎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但有些问题并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

伪问题

在杨演讲后不久,该校历史系教授、著名学者顾晓明看到了相关报道。不过,顾晓明对杨的立场有自己的理解。

「我们不能否认本地医生和回港医生的待遇有所不同,但大专院校所谓的『统一薪酬』其实是一个『伪问题』。原因很简单——学院和大学本身不能决定教师的工资水平。”顾晓明说道。

对此,他解释说,作为一个公共机构,高校教师的工资水平由国家规定。在同样的位置上,对待“海龟”和“土龟”是一样的。最好的情况是,只有住房、补贴和科研基金可以发挥作用,而大学本身无权改变基本工资制度。

事实上,复旦大学近年来一直试图通过调整收入分配的杠杆来激发青年教师的积极性,但其具体措施基本上都是增加岗位津贴、课时津贴和科研津贴,并不涉及岗位工资的范畴。从这个角度来看,一些外界人士认为复旦将提高青年教师的工资实际上是一种误读。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教师的待遇远远不止他们能得到多少钱。它还包括开发平台、职称评定等。在这方面,一些地*策显然偏向于回返者。

例如,广东省作为我国高校资源相对充足的省份之一,曾经有过职称评定的“绿色通道”。也就是说,在申请职称时,归国人员不受任何时间限制(包括获得学位的时间),也不受年龄、资格甚至项目的限制。他们只能看他们在国外的学术贡献。换句话说,只要杨博士有公开发表的论文,不管他在博士期间有没有发表过,也不管作者的单位,他只看杂志的档次和文章的水平,这种状况要比国内的医生好得多。

“目前,许多学校规定教授必须有海外学习经历。仅此一项就已经给了海归一个优势。事实上,从长远来看,回归者享受的“隐性”利益要多于显性利益。在采访中,北京一所大学人事部门的工作人员姜立如是说。

符号问题

李雨在攻读博士学位时学习广告。据他所知,北京从事广告行业的海归很少。他不太在乎所谓的“海龟”和“土鳖”受到的恶劣待遇,因为他与自己没有竞争关系。然而,在采访中,他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关于薪酬制度的改革将由复旦实施,复旦这样的学校还会聘请杜比博士吗?

这确实是个问题。事实上,改革的消息发布后不久,网上就有人质疑:“这清楚地表明,复旦的大门几乎永远对海龟关闭...这是海龟的盛宴。”

“别说复旦,就算是像南京琳达这样的普通中学,在很多学科中,一个本土医生申请当老师都不容易。随着越来越少的当地教师和杨博士成为主流,复旦大学的改革与其说是实际的,不如说是象征性的。”林忠祥说道。

作为复旦大学的老师,顾晓明也同意了。在他看来,在复旦每年招聘的年轻教师中,海外背景的教师占了绝大多数。此外,“海归”的概念也不完全清楚。“只在海外学习半年的是海归吗?那些外出三到五年的人被认为是返回者吗?你曾经获得过外国奖项甚至诺贝尔奖吗?这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模糊的表述。”在这种情况下,讨论薪酬合并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实质上,杨校长提出了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通过这个话题,我们可以得出两个意义:第一,复旦充分尊重本土人才,认为他们与海归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其次,它反映了复旦对自己老师的信心,也就是说,我们的“土鳖”人才也不错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复旦的“自信”是否也能为其他大学所借鉴。也就是说,在其他高校里,“土鳖”和“鳖”一样好吗?

由于工作原因,姜立经常不得不与学校里的许多老师打交道。在他看来,“土鳖”的天赋在某些方面优于“龟”的天赋。例如,“土鳖”的天赋更脚踏实地,熟悉当地环境,对人的态度更低。“事实上,是否出国并不是增强教师自身实力的决定性因素。这是一个因人而异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复旦的“自信”不应该只属于一个学校。"

可行性问题

不管复旦此举有多么具有象征意义,它最终都将落在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上——在目前的情况下,是不是真的到了将海归和“土鳖”的工资合并的时候了?

顾晓明对这个问题有自己的看法。

“首先,我们需要澄清一个问题:我们能为优秀的返回者提供高标准的待遇吗?答案很明显。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无论是经济支持还是科研条件,我们的财力都不成问题。此外,我们还需要解决第二个问题:我们是否需要通过高标准的待遇引进人才?”

就在今年5月,*总书记在出席亚洲相互协作与建立信任措施会议上海峰会后,举办了一次外国专家特别论坛。会上,*强调,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开辟人才之路,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我们需要更加积极地引进外国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

“我们有引进人才的条件和需要。因此,就工作意义而言,薪资改革需要谨慎对待。我们仍然需要给归国人员特殊的政策,因为有时候一个人可以拯救一个行业。”顾晓明表示,在改革之前,我们必须对“海龟”和“土鳖”的构成进行分类,明确他们的能力和适当的工资水平。

就工资制度而言,有可能逐步接近“同工同酬”,但需要仔细分析。“土鳖”的工资是多少?海龟是什么类型的?他工作的科研状况如何?只有经过彻底的社会调查,这两种制度才能逐渐融合。”顾晓明说道。

在采访中,林忠祥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在他看来,中国对海归的长期“优惠待遇”实际上是合理的。“就收入而言,当我国开始引进海外人才时,国内外大学教师的工资水平有很大差异。在这种背景下,要想引进高层次人才,就必须对收入分配进行一些调整。”

然而,这种情况已经大大改善。

“我们不能说中国和外国的收入差距已经消失,但至少海外归国人员‘以稀缺为重’的时代已经结束。在这种情况下,本地人才和海外归国人员有可能获得“同工同酬”。”林忠祥说,但应该注意的是,“同工同酬”并不意味着所有的人才都是“平等的”,而是不同层次的人才会得到不同的待遇。在这方面,“本土”人才和“外来”人才应该没有区别。

“如果真的是像石这样的顶尖人才回国,给他特殊待遇是没有问题的。这是一个能力的问题,与所谓的“公平”无关。”林忠祥说道。

《中国科学日报》(第五版《大学周刊》,2014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