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西南交大校长徐飞:基础研究应是大学科研的本位

科普小知识2022-07-11 22:27:28
...

西南交大校长徐飞:基础研究应是大学科研的本位

视觉中国

3月17日上午,40台CRH3系列动车组从成都双流机场空运至沈阳。当时,两辆电动车组停在沈阳的维修车间,等待产品安装投产。

这40套设备将取代高速列车单元上的原装德国产品。由于目前运行的高速动车组为中国标准,随着运行时间的积累,国外产品磨损严重,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戴光泽的团队是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经过三年的科学研究,突破了这一技术难题,并将其转化为实用产品,解决了中国标准动车组的一个关键技术瓶颈。

“近年来,学校围绕中国高铁‘走出去’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不断深化科技*机制改革,推进创新要素紧密融合,大力开展有组织的科研,系统提升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推进和全力支持中国高铁建设和发展。”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说。

如何突破西方大学的区位劣势

徐飞表示,作为教育部直属高校,西南交通大学也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它是轨道交通领域学科最齐全、专业支撑最齐全、核心资源最集中的大学,在中国高铁建设和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与北上官许多著名大学不同,位于四川成都的西南交通大学没有太多的地理优势。

关于地区对大学发展的影响,徐飞坦言,大学在中西部地区的不利地位是客观的、不可避免的。北上官和长江沿岸的沿海城市更了解情况,有更多的资源。在这个时代,信息本身就是财富,所以这种相对劣势是显而易见的。

但同时,他认为,现在毕竟是信息经济时代。互联网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信息不对称。“不要说北京和成都的信息时差是零,就连中国和美国的差距也是零,也就是零时差”。

“如果你只看着不利的位置,你会感到沮丧,但想到这一点还是令人欣慰的。”徐飞说。

徐飞进一步提到,信息分为公共信息和非公共信息,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后者包括一些高级别内部学术研讨会和*闭门会议。他认为,面对位置信息的劣势,中西部地区的高校需要主动出击,而不是等待“推动”。

在西南交通大学,徐飞要求全校尽一切可能消除这种信息不对称,更加积极地进行沟通、交流和挖掘,积极建立*-产业-大学-研究联盟,积极满足各种需求,积极参加论坛、国际会议,加入国际组织等。

关于高速铁路的发展,西南交通大学尝试在企业内建立博士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机构,一方面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另一方面将企业的需求反馈给学校,捕捉企业的信息,为学校的基础研究提供问题指导。例如,2016年2月,西南交通大学、CNCC和成都市人民*共同签署了三方《关于深化综合创新改革、加快校企合作创新的战略合作协议》。

目前,基础和基础研究主要由大学进行。

在2015年7月召开的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25次全体会议上,徐飞向同事们介绍了几个令人眼花缭乱的案例。例如,西南交通大学所属铁路领域的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已经完成了对几乎所有高速列车动态性能的验证或优化,并创下了600公里/小时车辆滚动振动试验的世界纪录。

徐飞表示,西南交通大学已经拥有世界轨道交通领域最完整的科研基地和团队,为中国轨道交通产业和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他说,西南交通大学最大的特色是轨道交通。学校的科研工作积极满足国家的主要需求。它侧重于“两高一重一新”(高速铁路、高速磁悬浮、重载铁路和新型城市轨道交通)。重点围绕国家轨道交通六大战略问题、七大基础科学问题和八大前沿技术问题开展科学研究,解决关键问题。它使轨道交通的特性变得更大、更强、更好,并牢牢抓住轨道交通的“牛耳朵”。

在中国高速铁路发展过程中,*、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都发挥了重要作用。那么,大学所扮演的角色的独特性是什么?

徐飞说,研究分为三种类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大学主要做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如磁悬浮、超导等理论和基础研究。目前,大学主要负责完成应用研究,科研机构负责完成应用研究,企业主要负责发展研究。

社会上许多人可能不知道西南交通大学对中国轨道交通,尤其是高速铁路的发展所做的贡献。因为这些贡献是根本性的,并不直接代表“可见和有形的”产品、设施或项目。

例如,西南交通大学教授、两院院士沈志云就建立了世界公认的轮轨蠕滑“沈氏理论”。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学教授翟万明和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孙建立了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翟-孙模型”。学校的科研团队还提出了“铁路大系统动力学理论”。

这些研究不是有形的、真实的产品,但为我国铁路系统在六大提速、重载运输和高速动车组方面的发展提供了基础理论支持,使我国铁路系统动力学理论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绝大多数类似的‘知道为什么’基础研究是由大学完成的。”徐飞说。

基础研究项目投资考验*的“能力”。

尽管西南交通大学的基础研究为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徐飞仍然认为该大学在基础研究方面投入不足。

他列举的一组数据显示,从科研项目的角度来看,西南交通大学自2010年以来共设立了5100个科研项目,其中基础研究项目仅占20%。从科学技术奖来看,自2010年以来,学校共获得1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全部集中在应用研究方面。

他甚至严正指出,在大学的科研工作中,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关系存在着严重的“错位”,“耕者有其田,用之不竭”。他做了很多本应由设计院、工业研究院、工业研究院和企业研发机构做的工作,导致基础研究薄弱,原始创新能力弱,严重制约了高校科研工作的更高水平和可持续发展。

"大力加强基础研究,回归大学研究标准."徐飞说。

徐飞认为,基础研究力度不够是中国大学面临的普遍问题,涉及到国家的科技创新体系。

以从事真空管道运输和火箭回收的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为例,他提出了科技投资的问题。他认为,对科学技术的巨大投资要么是有识之士的投资,要么是企业的投资,最终由*买单。

他说,*的科技*和投资*是最根本的问题。在基础研究领域,*应该促进企业和私人投资,但首先是*投资。引力波和射电望远镜等周期长、风险高、投资大、初始技术形式不确定的研究项目需要国家财政支持。

他还强调,对非自愿基础研究项目的投资考验了*的“能力”有些项目张三这么说,李四这么说。你的*如何支持他们?徐飞建议“应该允许宽容和失败”。“基础研究的特点是不知道结果。如果我们都知道结果,那是什么科学?”

为了进一步鼓励基础研究和原创性创新,从2015年开始,西南交通大学的一些院系或研究团队开始试行对从事基础研究的教师进行长期评估甚至豁免的政策,从而延长了教师的评估周期。

尽管试点项目的范围不大,而且面临一些争议,但徐飞对执行这一政策的态度是坚定的。他说,基础研究有硬骨头、长周期、高风险和很大的不确定性,许多事情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产生结果。因此,应该给他们一个相对宽松的评估环境,这样每个人都可以脚踏实地地做基础研究。

"不能强迫教授做短期和快速的项目来满足考试要求。"徐飞说。(原名:徐飞总统:基础研究应该成为大学研究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