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技知识

自动驾驶,渐行渐近!

科普小知识2022-04-27 08:34:08
...

来源:北京自动驾驶仪道路测试2018年工作报告

核心阅读

作为科技产业的一个热点领域,自动驾驶的发展备受关注。一方面,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自动驾驶的工业前景是有希望的。另一方面,应用场景需要明确,安全性能迫切需要保证,自动着陆面临诸多技术挑战。

经过初步探索,整个行业逐渐变得务实和理性。“进化”自动驾驶仪需要软件和硬件性能的全面改进,以及工业系统的建立和改进,如基础设施、政策和法规。

科技行业的“交通之星”有各种各样的自驾车面孔:巨大潜力的前景给人无限的期望,高度复杂的挑战让人犹豫不决。

一方面,大企业带来了最新的产品展示,并为自动驾驶“呐喊”。另一方面,专家们感受到了自动驾驶着陆的脉搏,其应用前景仍不明朗。几天前在贵阳举办的2019年世博会上,自动驾驶仪展示了如此不同的面孔。

从概念到产品,自动驾驶仪能否超越技术的长河,它将在哪些领域率先应用,它离你我还有多远?

形式创新

汽车变得更聪明

自动驾驶一度看起来遥不可及的原因是机器太“愚蠢”。现在,在最新的人工智能、雷达、地理信息和其他技术的帮助下,机器变得更加智能:它们不仅能“看见”,而且没有盲点。有了“智商”,我知道如何换车道、转弯、加速和刹车。从理论上讲,机器可以判断十字路口是红灯还是绿灯,是左转还是右转,以及它离前面的汽车有多远。

从一个人到一个人,改变的不仅仅是驾驶风格。据汽车驾驶专家、时宇科技联合创始人吴甘沙介绍,出行方式的创新也将创造一种新的商业形式——客运经济,即工作、消费和路上娱乐。

自动驾驶的创新离不开基础设施、政策法规等外部环境的支持。近年来,中国推进了汽车、交通、通信一体化,建立了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在技术环境方面,5G、人工智能等联动安排也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产业链。

我国较早探索无人驾驶立法和测试系统。截至去年底,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相继发布了地方自驾车辆检测管理标准或征求意见稿。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汽车研究所情报部部长张永刚建议,应在国家层面形成统一的标准测试系统,以提高自动驾驶在场景、算法、测试方法等方面的评价。

技术升级

解决关键问题是一个艰难的“长征”

前景看起来很美好,但是在自动驾驶的前面有一条长长的科技河流,每个人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自动驾驶仪涉及广泛的技术,涵盖软件和硬件的许多方面,任何“蹩脚的”环节都不能运行。

例如,无人驾驶车辆需要复杂的传感技术才能清楚地看到周围的环境。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的研究员王飞跃说,近年来,汽车的感知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遇到雨、雾等恶劣天气时,就变得“盲目”,仍然没有完美的解决办法。

为了让无人驾驶交通工具根据环境做出选择,他们还需要高效的“大脑”。然而,自动驾驶仪是一个遵守规则的“好学生”。实际上,路况经常变化很快,使得机器很难在一些意外情况下做出合理的决定。

此外,像几乎所有的人工智能应用一样,自动驾驶仪需要“进化”和“输入”大量数据,这非常耗时。

王飞跃说,自动驾驶离不开通信技术。只有通过更快、更稳定的传输,才能形成智能车辆网络系统。专家在交易会上表示,5G通信将是推动自动着陆的关键。

吴甘沙认为,自动驾驶越难,难度越大,这是一次艰难的“长征”:“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完成的99%可能只是旅程的1%,最后的1%可能还需要99%的努力。”然而,行业专家认为,自动驾驶通常是一个工程问题,就像建造一座房子,而不是海市蜃楼,而是如何建造它和如何建造好它。

与许多人工智能应用类似,与世界领先国家相比,中国在算法和核心硬件方面相对薄弱,但在数据和应用场景方面具有“主场优势”。“目前,自动驾驶技术还不成熟。影响因素之一是计算效率不够高。”地平线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余凯说。

汽车驾驶专家、合多科技(Hedo Technology)创始人倪凯表示,中国的高交通密度、丰富的场景和巨大的市场将帮助当地企业积累丰富的路测数据,形成一套适应中国国情的解决方案。

安全是发展自动驾驶汽车的初衷。一个组织估计,要证明无人驾驶的人在大多数情况下比人更安全需要110亿英里,这意味着日夜驾驶100辆汽车跑500年。行业认为手动干预是衡量自动驾驶技术成熟度的标准之一。目前,最佳无人驾驶飞行器的数据是11000英里。"为自动驾驶的安全建立一个全球标准是很重要的."专家说。

应用程序登录

“一步一步”成为行业共识

根据车辆的智能水平从低到高,行业将自动驾驶分为6个等级,从L0到L5。其中,L1、L2等辅助驾驶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L3级以上,尚未发生大规模着陆。

如果你向业内人士询问自动驾驶的应用场景,你可能会得到许多相反的答案。

倪凯表示,总体而言,该行业有两条研发路径。一是“一步到位”模式,即研发L4级自主车;第二种是“逐步”模式,即在传统汽车上逐渐增加一些自动驾驶功能,然后过渡到全自动驾驶。

王飞跃的判断是,自动驾驶将在某些封闭场景中普及,如工厂区、机场和码头,然后是市政巴士、出租车,最后是开放的城市道路。

经过多年的尝试,“一步一步”的路线逐渐得到业界的认可。

事实上,在自动驾驶兴起的最初几年,行业对技术的过度乐观估计,加上几次国际资本并购的刺激,导致了一些泡沫。自2018年以来,一些产品的交付没有达到预期,发生了几起无人驾驶车辆事故,这大大降低了自动驾驶的温度。

自动驾驶仪更容易显示,但很难着陆。IDG资本执行董事丁飞表示,汽车驾驶热的降温是在增长过程中需要支付的学费。

然而,许多业内专家认为,目前自动驾驶的降温对行业来说可能是一件好事,这有利于真正创新的企业的出现,从而在全球自动驾驶产业链中占据一席之地。

倪凯表示,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推动各领域自动驾驶的发展,整个行业也在努力提高软件和硬件的性能。业内人士预计,在未来3至5年内,一些L3级自动驾驶汽车将实现批量生产,而在停车服务和高速公路等有限的情况下,L4级自动驾驶汽车将开始使用,未来10年将是着陆的关键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