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开学渐近:他们的寒假故事

科普小知识2022-07-12 18:40:29
...

■本报实习生阚凤云

随着第一个月15日最后一波鞭炮逐渐熄灭,2017年的寒假即将结束。学生们背着书包回学校,在校园里随处可见。他们冻红的脸上洋溢着满意的微笑,互相分享着寒假的经历。谈话结束时,他们总是感叹“寒假多好啊”。

这一声叹息包含了他们在过去一个月中经历的起起落落,见证了他们在这个假期中所经历的独特的辉煌。

旅游:认同民族技术与传播传统文化

王梓是在美国波士顿大学学习的外国学生。这也是他在国外的第一个寒假。由于假期前他们刚刚完成了一轮考试,王梓和他的室友决定利用寒假放松一下,去奥兰多和迈阿密看看。

在接受《中国科学》采访时,王梓说,回想起来,这次旅行给他印象最深的不是沿途的美国风光,而是一些小细节和插曲。正是这些细节和插曲给了他一种“国家认同”的感觉。

事实证明,在旅程开始时,王梓和他的随行人员遭遇了火车延误,这在他们的旅程中从未发生过。“中国的火车,尤其是高速火车,什么时候会晚点?什么时候取消的?在美国旅行的经历让我对祖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产生了钦佩。”在采访中,王梓觉得中国在基础设施的许多方面都处于世界前列。例如,美国在车站规模、车站设施、列车环境和列车正点率方面无法与中国相比。

除了晚点的火车,王梓还提到了他和同学在迈阿密的“冒险”。他们用打车软件叫出租车。他们一上车,黑人司机就用熟练的汉语向他们打招呼,这着实让王梓大吃一惊。在接下来的聊天中,王梓了解到司机从小就对中国文化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他还学会了用端午节的在线视频做粽子。多年来,他一直计划着去中国实现他的“中国梦”,所以他自学中文。

“这让我很感动。老实说,我好久没包粽子了。我以为中国人到了圣诞节会逐渐被*,但我没想到端午节会有这么一群“外国粉丝”王梓说,中国文化的影响开阔了他的眼界,也使他对祖国的文化有了强烈的认同感。

也正是受这个黑人司机的影响,他和他的中国室友邀请外国朋友来宿舍过春节。每个人都很喜欢做面条、馅、皮卷和饺子。当热腾腾的饺子端上来时,外国朋友称赞中国的美味佳肴。因此,每次见面,他们都会谈论这个“中国饺子聚会”。

学习:增加学术知识,丰富生活经验

对于大学生来说,学习是永恒的主题。寒假是填补空缺或学习课外知识的重要时间。然而,因为寒假不同于平时,没有老师教,除了增加知识,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惊喜。

为了准备寒假后的考试,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留学的龚加入了班级的考试复习小组。小组成员每天一起总结课堂笔记,一起讨论遇到的问题,最后与全班分享小组的学习成果。龚起初不理解这种共享学习方法,觉得效率很低。“有时候,当我整个下午都在帮助别人谈论他们的话题时,我什么也看不见”。

然而,他慢慢发现,正是在一遍又一遍地解释这个话题的过程中,他对知识的理解不断提高。同时,因为他和他的团队成员来自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学术背景,分享和讨论实际上是意识形态的冲突和文化的交流,非常有启发性和启发性。

“除了知识、文化和学习方法,这个寒假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分享。我认为这是我们大学生应该意识到的。”龚对说道。

当然,考试压力只是寒假学习的一个动机,更大的学习动机是兴趣。寒假期间,许多大学生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科学探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本科生黄秀松就是其中之一。

黄秀松一直对超声波无损检测很感兴趣,并计划利用这个话题参加近期举行的“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研作品竞赛。因此,他决定利用寒假期间实验室的空闲时间进行一些实验。

当然,实验的过程注定不会一帆风顺,有时甚至连实验仪器都会出来捣乱。例如,曾经在实验中使用的示波器不能显示数据。那时,老师出差了,他能咨询的大多数老师和姐妹都离开了学校。一些无助的老师只能查阅大量信息,调试自己的仪器。同时,寻找熟悉仪器的学生。“好事多磨,”他终于找到了另一个专业的研究生。两人一起讨论和尝试,最终仪器恢复正常。"那一刻,我有一种成就感,好像我能解决所有的问题。"黄秀松说道。

“事实上,寒假的实验过程很无聊,尤其是当你不能一直得到结果的时候。”黄秀松说:“但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掌握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当事情发生时,我就不再害怕,可以积极面对困难。这是我最大的收获。”

实践:体验榜样的力量和学习的精神

对于大学生来说,寒假也是参加实践活动的黄金时间。大连理工大学的李借此机会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寒假实践活动“访优秀校友,传承红色基因”。

寒假期间,李和实习团队到学校看望了一批著名校友。在照顾老校友的同时,他们也收获了很多。他对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业大学名誉校长王跃印象最深。王跃今年已经85岁了。他仍在亲自学习和教学。这让李大吃一惊:“一个80多岁的院士还在追求知识,传播知识。我们为什么不努力学习呢?”

在采访中,李还提到了的活动细节。那时,每个人都在谈论阿尔法戈和人类之间的战争。一位同学脱口说出了“阿法尔狗”这个词,王跃立即纠正道:“阿尔法哥!你必须使用更标准的正式语言,少开玩笑,尊重他人的成就。”这句话让每个人都沉默了。

“那一刻,我们都被老院士对知识的尊重和对科学的尊重所感动。同时,他以严谨认真的研究态度征服了每一个人。”李说,他从这一做法中受益匪浅。老院士亲自告诉他们什么是“努力学习”。在他看来,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口号,而是一种精神和勇气。“他的‘alpha go’也萦绕在我的脑海中,提醒我要认真严谨地学习。这可能就是榜样的力量。”李对说道。

《中国科学新闻》(第六版,2017年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