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西南财大一毕业生3月内发5篇论文 2篇涉全文抄袭

科普小知识2022-07-12 09:32:48
...

西南财经大学揭露了另一起学术不端案件。2009年5月至7月间,该校经济学院的一名毕业生发表的五篇期刊文章中,有两篇涉嫌剽窃全文。

近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的记者收到报道称,上述毕业生马龙于2009年6月发表了一篇学术论文,据称是抄袭了东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于2003年发表的一篇学术论文。

澎湃新闻记者从中国知网下载了以上两篇文章。一位是马隆,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的毕业生,2009年6月在学校学习期间,在《管理学》杂志上发表了论文《中国近代城乡经济结构失衡的原因探究》(以下简称《马隆论文1》)。另一篇为《近代中国城乡经济结构失衡的历史原因》(以下简称《滕建华论文》),由东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滕建华等合著。该论文发表在2003年1月的《北方散文》杂志上。

马龙论文和滕建华论文的出版时间

马龙的论文发表在2009年6月的第12期《管理》杂志上。滕建华的论文发表在2003年1月的第一期《北方散文》上。论文于2002年6月20日收到。从时间上看,马龙的论文1比滕建华的论文晚发表了6年零5个月。

几天前,关于马龙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全文涉嫌抄袭一事,澎湃新闻的一名记者致电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相关系主任。袁星的一名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该校之前并不知道马龙论文的抄袭,并将立即进行检查。

《管理》编辑部负责查重系统的工作人员刘星告诉本报,查重系统在2009年还没有投入使用。无法确认马龙的论文是否涉及剽窃,但他说他会尽快检查。

2016年1月,澎湃新闻报道了“西南财经大学的一篇硕士论文涉嫌广泛抄袭,只是‘附言’大相径庭”的学术不端行为。西南财经大学回应称,该校对剽窃“零容忍”,已经取消了剽窃者的硕士学位。

澎湃新闻指出,上述《滕建华报》的作者信息写的是“滕建华”。经与滕建华本人联系,证实上述论文确实是他本人多年前发表的。报纸标题下的签名被《华尔街日报》误写为“滕建华”。

五篇论文中有两篇涉嫌剽窃。

《风起云涌》记者的比较显示,上述马龙的《第一报》和滕建华的《第一报》都集中探讨了近代中国城乡经济结构失衡的原因。马龙的论文标题、摘要、关键词、引言、主次标题、内容和参考文献与滕建华的论文几乎完全相同,几乎完全照搬了滕建华的论文。

在中国知网上,记者发现马龙1988年5月出生于河北,2009年就读于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2009年5月至7月,马龙在《管理》、《技术与市场》、《现代经济信息》和《大众商务》等期刊上发表了5篇论文。除了上述文章《近代中国城乡经济结构失衡原因探究》之外,2009年7月8日在《现代经济信息》杂志上发表的论文《中国现行政策在促进公共福利、扩大内需和就业中的作用》(以下简称《马龙论文2》)也涉嫌抄袭全文。

杜秀网检索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马龙发表的期刊论文

中国知网检索由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马龙发表的论文

马龙的论文2由沈阳师范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潘迎于2008年2月发表,当时他涉嫌剽窃(以下简称“潘迎的论文”),比潘迎的论文晚发表了一年零五个月。

马龙纸2和潘迎纸出版时间

马龙的论文2和潘迎的论文,都是从公共福利的角度研究和分析当前中国的就业问题。马龙的论文2的标题、摘要、关键词、一流的标题和内容几乎与潘迎的论文相同,后者几乎是潘迎论文的副本。

关键词没有一个错

经过比较,马龙的两篇涉嫌剽窃的论文在摘要、关键词等方面与剽窃的论文几乎相同。

例如,滕建华的论文摘要写道:近代中国100多年来城乡经济结构的演变表明,国际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入侵是中国形成“两极产业结构”,进而形成“两极城乡结构”的主要原因。新中国成立后,近代形成的“两极结构”成为中国追赶型工业化和限制性城市化的宏观背景。因此,为了优化当前的城乡经济结构,中国必须认真研究近代被动工业化和非正常城市化给中国经济带来的严重灾害,从而更好地理解提高中国农村人口城市化水平的难度和复杂性。关键词是:城乡经济结构;两极城乡结构;两极产业结构。

滕建华论文摘要及关键词

马龙论文摘要1是:中国近代史上一百多年的城乡经济结构演变表明,国际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入侵是中国形成“两极产业结构”进而形成“两极城乡结构”的主要原因,而近代史上形成的“两极结构”恰恰成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赶超工业化和限制性城市化的宏观背景。因此,为了优化当前的城乡经济结构,中国必须认真研究近代被动工业化和非正常城市化给中国经济带来的严重灾害,从而更好地理解提高中国农村人口城市化水平的难度和复杂性。关键词是:城乡经济结构;两极城乡结构;两极产业结构。

马龙论文1摘要,关键词

对比表明,上述两篇论文的摘要和关键词都不错,但关键词的标点符号略有不同。

巧合的是,马龙的论文2的摘要和关键词与潘迎的论文完全相同。

潘迎论文的总结是:面对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专家们提出了许多解决方案,但侧重点不同。我国的基本情况是,内需不足导致第三产业发展缓慢,从而影响就业。国内需求的缺乏与公共福利的缺乏密切相关。本文从公共福利的角度分析了当前我国的就业问题。通过增加公共福利支出,可以减轻人民的生活负担,从而改善内需,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就业。关键词是:就业;公共福利;经济发展。

潘迎论文的摘要和关键词

马龙论文2的总结是:面对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专家们提出了许多解决方案,但侧重点不同。我国的基本情况是,内需不足导致第三产业发展缓慢,从而影响就业。国内需求的缺乏与公共福利的缺乏密切相关。本文从公共福利的角度分析了当前我国的就业问题。通过增加公共福利支出,可以减轻人民的生活负担,从而改善内需,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就业。关键词是:就业;公共福利;经济发展。

马龙论文2摘要及关键词

文本高度相似。

滕建华论文的主体分为两个部分:“被动工业化形成了“两极产业结构”,非正常城市化导致了“两极城乡结构”。

据澎湃新闻记者比较发现,马龙的论文1的文本也分为两部分,每部分的副标题与滕建华的论文完全一致,马龙的论文1的每一个小部分的内容几乎与滕建华的论文完全一致,只是删除了一些关键点或对关键点的描述。

例如,滕建华论文的第一个主要标题下的第二个标题是“两级产业结构”,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第二”和“第三”。

滕建华论文的主体

然而,在马龙的论文1中,“两级产业结构”下的1.1和1.2部分几乎与滕建华论文中“两级产业结构”下的“第一”和“第二”点相同。

马龙的论文1

不仅如此,马龙的论文1的引言与滕建华的论文完全相同,只是以上两篇论文的引言和正文相同的一部分。比较表明,马龙论文1的其他部分基本上是抄袭了滕建华的论文。

另外,马龙的论文2在三个一级标题和正文部分与潘迎的论文基本相同。

例如,潘迎论文的第三个一级标题和正文是:“第三,发展基本公共福利,扩大内需,刺激就业。教育、公共卫生保健和住房是发展公共福利的关键。这三者都属于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也具有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的特征。因此,国家有义务承担主要责任,减轻人民支付的公益负担,促进消费,扩大内需,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就业。首先,在住房方面,要大力发展廉租房,扩大廉租房受益群体的面积,建立科学的配套资格*。设立并提高超大型住房的消费税,以限制个人购房数量。让更多有住房困难的人享受*住房福利。其次,在教育方面,国家应该增加教育投资,降低个人教育成本。在继续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适当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对贫困群体给予教育补贴,限制高等教育收入升级,甚至适当降低高等教育收费标准。第三,在医疗保健方面,应建立全民医疗保障制度,其中国家应承担减少个人医疗费用的主要责任。构建新型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同时,我们将启动以大病统筹为重点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使基本医疗保险成为一项优势公益事业。如果*在教育和医疗等公共服务方面的投资到位,城乡居民在教育和医疗方面的支出比例降至世界平均水平,那么中国居民消费率可以从目前的38.2%提高到41.3%,最终消费率可以从目前的52.1%提高到55.2%,比目前水平高出3.1个百分点,从而每年创造300多万个就业岗位,大大缓解就业压力。"

潘迎论文的主体

马龙的第二篇论文的第三个一级标题和主体与潘迎的论文相同,只是在扩展上略有简化,经过一年多的时间,两篇论文引用的数据是相同的。

马龙的论文2第三级标题和文本

结论基本相同

马龙的论文1的结论和参考文献与滕建华的论文基本一致。

滕建华论文的最终题目是“结论与启示”。正文写道:“上述分析告诉我们,发展中国家优化城乡经济结构的前提是拥有国家主权和独立,这是其中之一。第二,和平的环境是一个国家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基本条件,而战争只会使其误入歧途。第三,优化城乡经济结构的基础是平衡城乡生产要素结构。很难想象缺乏资本、人才和技术等现代生产要素支持的农业和农村地区会与非农业产业和城市建立良好的产业联系和互动的区域合作。第四,城乡产业结构是城乡经济结构的主体。什么样的城乡产业结构会产生什么样的城乡经济结构,这就决定了城乡经济结构。第五,该体系可以加快或减缓城乡经济结构优化的速度。先进、科学、合理的制度促进城乡经济结构优化,落后、不规范、保守的制度阻碍城乡经济结构优化。以上五点是我们从历史维度得出的结论和启示。”

滕建华论文的结尾及参考文献

马龙论文1的结尾标题为“结论”,正文内容与滕建华论文完全相同。

马龙论文1的结尾及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