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院士解析“一带一路”水资源问题
清华新闻网4月10日电-"一带一路"是中国经济发展和外交生涯的一个重要概念。这也是中国和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分享高质量生产能力、讨论项目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和分享合作成果的“道路”。然而,地球的资源总是有限的。水资源作为一种基本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对经济和社会建设有着根本性的影响。“一带一路”的顺利推广将不可避免地避免水资源问题。那么,在宣传“一带一路”的同时,中国应该如何解决沿途的水资源问题呢?中国在水资源保护方面有哪些宝贵经验?这些经历如何帮助世界发展?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所首席专家、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浩教授于4月6日访问清华大学,与清华大学学生分享了他的回答。
讲座开始前,清华大学副校长、教务长、清华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所执行主任杨斌来到主楼接待厅迎接王浩院士。他们兴致勃勃地与王浩院士等人讨论了水资源问题,并祝愿讲座顺利开始。
讲座开始时,王浩介绍了“一带一路”的背景,并提出了它的三大历史使命:探索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全球化再平衡,创建新型区域合作。在这个历史阶段,“水”将成为最重要的全球资源问题。目前,资源短缺、设施约束、能力不足、需求旺盛等水资源问题已成为沿海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王浩院士作了报告。杨子浩摄影
关于“一带一路”沿岸国家的水情和“一带一路”沿岸国家的水情,王浩认为,近年来总体形势有了明显改善,但仍存在许多问题。随着人口的增加、城市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将面临越来越大的水资源压力。
王皓接着详细介绍了中国在水资源保护方面的经验。他认为,中国水资源有三大特点:总量大而人均少,时空分布不均,与需求不匹配。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是由用水量的小幅增加支撑的。全国用水总量从1980年的4408亿立方米增加到2015年的6133亿立方米,增长38%,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0倍。中国采取科学的水资源评价、准确的需水量预测、合理的供需平衡、优化供水工程布局、系统保护水资源、加强水资源保护顶层设计等措施,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水资源,达到水资源保护的效果。
最后,王皓指出,中国的经验和能力有助于提高沿线国家的能力。确保沿线国家水资源应注意两点:加强“顶层设计”和抓“桶短板”。王皓还以中印尼水资源保护合作为例,详细说明了“一带一路”战略可以迅速将沿海国家的比较优势转化为互利共赢的经济增长动力。中国在水资源管理方面的经验将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
讲座在学生们热烈的掌声中结束。清华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所秘书长、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心副主任曾劲松为此次活动授予王院士纪念奖章。王浩院士和与会嘉宾也与同学们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和讨论。
现场学生提问。杨子浩摄影
清华大学水利部水文水资源研究所所长倪光恒教授、清华大学水与生态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心副主任郑烈烈博士、工行国际金融资本总裁本金峰博士等参加了会见。所有专家一起讨论了解决方案。
演讲现场。杨子浩摄影
本次讲座是清华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所“清华全球论坛”的开幕致辞。由清华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所主办,清华大学国际事务协会和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协办。
清华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所简介;
清华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所作为一个特色鲜明的新智库,旨在整合国内外高端学术研究资源,深入研究全球共同发展的重大问题和中国全球、战略性、前瞻性国际发展的重大问题,努力成为服务于*全球和平发展、深化改革和民族复兴的智库和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