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大勇团队:我的工作哲学,合作很重要
■我们的记者张文静
今年一月,悉尼科技大学的金大勇教授团队在《自然交流》杂志上发表了一项成果。该结果解决了多功能纳米探针材料可控、可重复、高效合成的技术难题,为新材料的制备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思路。
这篇论文发表后,许多人想知道为什么一直以研究光学仪器及其应用为特色的金大勇,会在短时间内在材料合成领域取得突破。
金大勇笑着说,答案在于他重视科研合作的工作理念。“每一项出色的工作都要求领导者尽最大努力获得60分。然后,我,教练,可以动员整个团队获得接下来的20分。最后,最难的15到20分,外援的帮助尤为关键。
回放领袖+中场+外援
在上述研究中,“领导者”是金大勇的学生刘德明。
2013年7月,在与刘德明的几次讨论中,金大勇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挑战材料工程的极限,实现高度可控和可编程的增长,就像材料合成中的计算机编程一样。
然而,当时他们没有看到任何理论上的可能性报告和实验数据支持,但这两个人坚持自己的判断。
2014年,刘德明进行了800多次组合实验,导致数据不断更新,最终迎来了一个转折点——找到了纳米可控生长的关键技术核心。
就在刘德明忙于实验的时候,金大勇团队增加了一个强有力的助手——毕业于西澳大利亚大学的徐晓雪。她的加入给材料合成的研究团队增添了一把火,并在刘德明实验的几个关键环节中扮演了“中场”的角色。
从那以后,这项研究受到了青睐。当时,当麦格理大学的透射电子显微镜性能不能满足研究需要时,金大勇团队刚刚开始与卧龙岗大学的科研人员合作,对方帮助他们高标准地完成了表征测试。当金大勇向来自新加坡的刘晓刚研究小组的一名访问成员介绍这个项目时,他了解到另一个研究小组的一名博士后研究员正在建立一个计算机模型,以模拟表面活性剂和纳米晶体的不同晶面之间的相互作用。这正是本项目所需的理论计算基础。
“坦率地说,如果我们单独作战,我们将无法在一两年内完成这个项目。因此,科学研究方面的合作和交流,特别是大型跨学科项目的合作和交流尤为重要。”金大勇叹了口气。
后续访问不是“合作非常重要”,
但是“合作是不可避免的”
“在科学研究领域,说‘合作非常重要’已经不再合适了。应该说‘合作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在跨学科研究中,或者在一些大型项目和问题的研究中。”“合作可以减少重复性工作,避免资源和时间的浪费,让工作更有效率,”金大勇告诉《中国科学日报》记者。
澳大利亚的科学研究领域非常重视三种类型的合作:跨学科合作、国际合作以及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在海外工作的金大勇也对日益频繁的中外合作深感感动。“两年前,当我们申请国家重点实验室时,我们接受了采访,对方直接问道,你对未来与中国的合作有何看法?这表明他们对此非常重视。这对我们中国科学家来说尤其令人兴奋。”
既然科研合作的价值已经成为共识,为什么有些合作不能顺利进行呢?
金大勇认为,这可能与不合理的评估制度有关。“有些评估只关注项目的第一作者和第一单位,而忽略了其他合作伙伴的贡献,这将阻碍合作。如果评估系统更加全面,项目参与方将给予认可,只要他们能够清楚地解释他们的具体贡献,这将促进合作。”
此外,金大勇认为耐心在跨学科合作中非常重要。“跨学科合作通常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相互交流,在合作之前需要更多地了解对方。”金大勇坦率地说,在他的一些跨学科项目中,有时需要一两年时间才能找到突破。如果过分强调一定时期内科研产出的数量,合作者可能无法集中精力
评论和合作有助于解决问题。
更深层次的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姚建民也经常参与跨学科科研项目。在他看来,跨学科合作是非常必要的。因为科学研究经常涉及学科之外的一些内容,这些内容可能已经被其他专业人员几乎完成了。利用他们比较成熟的成果可以提高效率,这需要多方面的合作。
“缺乏合作表明这个课题本身的应用价值不会太大。”姚建民说道。
"只有综合运用各个领域的科研成果,才能解决更深层次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党委书记曹科告诉记者,他经常与社会学、历史学、民族学等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合作,甚至与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人员合作。
在朝科看来,合作非常重要,找到合适的合作者也非常关键。“只有为共同的目标努力工作,愿意付出,愿意坐在板凳上,我们才能共同创造优秀的科研成果。”
《中国科学日报》(第四版,NPC和CPPCC,2016年3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