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地震中的物理知识

科普小知识2022-07-12 17:55:24
...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地震已经造成成千上万人死亡,成千上万的人没有消息,成千上万的房屋倒塌。知识就是力量。掌握了相关知识,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自然,适应自然,实现天人合一。请注意,我没有提到每个人都喜欢在这里使用的“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这两个词,因为这是不可能的——我还不知道是谁改造了谁。让我们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谈谈地震中的物理学知识。从地理上讲,地球是一个大球体,从外向内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由各种固体岩石层组成。地震是地壳的快速振动,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自然现象。地震时,地壳前后上下振动,形成地震波。地震波主要包括纵波和横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的波是纵波(P波)。来自地面的纵波引起地面上下振动。振动方向垂直于传播方向的波是横波。来自地面的剪切波会引起地面的水平震动。剪切波是地震中建筑物损坏的主要原因。由于纵波在地球上的传播速度快于横波,所以在地震中,纵波总是先到达地表,而横波总是滞后一步。这样,当附近发生大地震时,一般人会先感到上下颠簸,几秒钟到十几秒钟后他们才会感到强烈的水平摇晃。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纵波给我们一个警告,对建筑物造成破坏的横波即将来临,所以我们应该迅速做好准备。来源:地球上发生地震的地方。震源深度:从震源垂直向上到地表的距离就是震源深度。我们称之为60公里以内的地震为浅层地震。60-300公里是中等地震;300多公里是深地震。目前,记录的最深震源是720公里。震中:面向震中的地面称为震中。震中及其附近被称为震中区,也称为震中区。从震中到地面上任何一点的距离称为震中距离。100公里以内的震中距离称为局部地震。这被称为1000公里以内的近震。1000多公里被称为远距离地震。物理知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从力学的角度来看,地震发生的原因实际上是地壳中不同板块的相互作用,从而改变了板块的形状。就机械波的知识而言(这是高中的内容),每个粒子在其平衡位置附近振动,不随电流移动。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地震时地壳也会产生声波。由于频率相对较低,会产生次声波,人耳听不到,一些动物也能听到。因此,一些动物在地震前有异常行为。s=vt .给定横波和纵波的速度以及横波和纵波到达地面的时间差,就可以计算出震源深度。逃生时,关掉煤气、水和电。远离建筑物以防受伤。如果疏散大楼为时已晚,那么选择坚固的柜台或柱子,以及内部角落和其他地方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保护头部。如果它被埋在砖块和石头下面,有必要定期敲它旁边的墙或水管来传播这个消息。如果有手机,请保持开机,并及时呼救。不要使用明火(防止可燃气体爆炸),并尽量避免不安全因素。能在国外工作的物体有能量。从高处落下的重物会伤人,这说明重物可以对外做功,并具有。敲击水管可以传递信息,表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