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政协委员建言共享:别让科学资源成了“暗物质”

科普小知识2022-07-12 20:06:55
...

代表成员提出建议

“由于储存条件和时间的变化,送检的纳米材料样品被从云南运到北京,导致聚集。”华东理工大学教授、上海纳米技术首席科学家兰敏波说:“不可能。这个地区没有测试设备。这只能通过开放和共享的仪器和设备来实现。但是我不敢使用我得到的测试值。”

他想说的是科研设施和仪器资源分布不均。为此,兰敏波已经呼吁多年。

在谈到刚刚发布的*工作报告中所写的“建设开放共享的科技资源平台”时,兰敏波感慨地说:“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有改进的空间。”

公用事业服务社会

兰敏波和记者回忆了在中国建立一个开放和共享的科研设施和仪器平台的过程。“起初,平台一个接一个地建立起来,但共享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分类标准和仪器名称没有统一,检索到了仪器设备的全屏幕,但没有人知道哪些可以使用。”

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向社会开放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的意见》后,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建立了统一开放的国家科研设施和仪器网络管理平台。以前单独作战的大多数平台都被合并了。"统一共享平台解决了以前标准不明确的问题."兰敏波称赞道。

平台已经建立,利用率和共享率是需要继续大力推进的事项。

“开放共享是为了整个社会。我们应该增加对企业,特别是中小微型企业的开放。”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副主任邢新辉说。

上海、浙江等20个省鼓励企业使用创新券购买服务,公开共享科研设施和仪器。这些省份开放和共享的科研仪器数量正在增加。"但是需要更多的宣传,许多企业不知道分享."兰敏波说。

“要向全社会开放,我们还必须使服务水平和服务意识更加到位。”兰敏波表示,该企业借用了专业的仪器设备进行测试,出来时无法理解指标。这需要共享平台提供后续服务。

"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平台也应向公众开放."邢新辉说:“公共用品的公共使用必须有一个概念。”

打破数据孤岛,管理应到位

还需要科学数据的“共享”和公开共享。

"理论上,口头上,但不是实际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所长郭华东有两只手。

科学数据“烟囱众多”的情况与其特殊性有关。

“数据像‘暗物质’一样分散在研究人员手中。许多人不愿意分享他们来之不易的基本数据。”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科学数据中心主任李建辉曾经说过。

“科研数据的所有权属于国家、机构还是个人?什么样的科学数据可以共享?没有统一的标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秘书长许晓兰说。李建辉认为,政策中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也使得研究人员对数据共享不那么热衷。

问题的关键在于管理。郭华东认为,将数据立法列入议程的时候到了。“水、森林和矿产资源都是资源,都有法律。数据也是资源,应该有法律。”

科学数据应该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基础上“有条件地开放”。邢新辉建议,“开放共享平台需要实名注册,获得的数据痕迹应该是可追溯的。”

许晓兰建议充分发挥科技协会的组织力量,并通过市场力量促进其发展。“行业协会、协会和社团的第三方地位可以有效地判断数据交易和使用的价值,并打开提供者、使用者、评估者和维护者的整个链条。”

记者了解到,在科技部国家科技基础设施平台、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国家生态系统观测与研究网络等平台的支持下,整合了该领域多个单位的数据资源。下一步将继续建设一批资源大、开放性高的*科学数据中心。

(北京,3月6日,《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