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疫情对经济影响,稳就业和惠民生政策需加强
截至3月14日,新的皇冠疫情已蔓延至142个国家和地区,确诊病例超过142,000例,死亡人数超过5,300人。在防治这一流行病的同时,各国还应考虑维持经济运行。
疫情对中国和全球经济有什么影响?中国应该如何应对未来艾滋病在全球传播带来的经济挑战?3月14日,北京大学国家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院教授苏建接受《中国科学日报》采访。
《中国科学新闻》:有人说,自新流行的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可能已经“损失”了近20万亿元。你觉得这个怎么样?
苏建:说损失20万亿元有点夸张。去年第一季度,整个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约为22万亿元。它怎么可能损失90%。
今年1月1日至1月23日,国民经济保持正常,直到1月23日进入春节假期才受到影响。二月份经济受到很大影响,但生产活动并没有完全停止。三月份,全国各地陆续开工建设,并逐渐恢复正常。与去年同期相比,应该可以恢复60%以上。如果你削减支出,第一季度你将损失高达6万亿元。当然,6万亿元的国内生产总值损失也很大。
《中国科学新闻》:与2003年非典时期相比,你认为这一流行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什么?主要区别是什么?
苏建:目前,疫情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与2003年非典对经济的影响相似,但目前的经济形势和国际形势与2003年有很大不同。
首先,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2003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到1300美元,刚刚从低收入国家升级为中低收入国家。现在,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1万美元,已经是中上收入国家。2003年,由于经济相对落后,投资机会很多。现在,好的投资机会越来越少了。
第二,产业结构不同。2003年,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所占比重相对较大,而第三产业相对较弱。第三产业现在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第三,国际环境不同。2003年,中国是美国乃至世界的加工厂。工业产品销往主要发达国家。即使加大投资,产出增加的产品也不能在国内消费,国际买家乐于消费。然而,目前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已经从互补关系发展到竞争关系。
第四,债务环境不同。我很担心,如果我想在疫情过后增加投资,我不一定有足够的资金。
第五,疫情并不完全相同。与非典疫情相比,新爆发的疫情传播速度很快,导致全国大部分城市被隔离,这也制约了一季度的经济运行。
《中国科学新闻》:中小企业尤其受到疫情的冲击。你对这些饱受“寒冬”之苦的中小企业的发展有什么建议?
苏建:疫情暴露了我国中小企业管理中的一些不足。杠杆率过高,企业过于依赖现金流。一旦现金流中断,企业将立即陷入困境。
今后,中小企业应更加注重保留部分风险控制资金,保持足够的流动性。同时,企业应该有更广阔的视野,时刻关注各种突发事件。中小企业可以找到一些咨询公司作为经济顾问。
《中国科学新闻》:从1月到2月,全国平均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了5.3%。许多普通人担心未来价格的刚性下降。你怎么想呢?目前,这是否会影响中国的消费者信心指数?
苏建:今年的通胀问题非常不确定,很难预测。
“稳增长、调结构”的反周期调控政策将释放部分流动性,推高价格增长率。通货膨胀对消费者信心指数的影响尚不确定。
中国科学新闻:你认为这种流行病会给国际供应链带来一些变化吗?
苏建:疫情过后,全球产业链肯定会调整。对所有国家来说,一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产品是不能完全进口的。例如,药品、医疗器械、食品及相关产业链国家将有所保留,它们对中国产业链的依赖将会降低。
然而,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整体依赖程度可能不会下降。全球疫情将影响中国的出口和进口,两者的增长率都可能下降,引发需求和供应的双重收缩。
中国科学新闻:美国股市最近几天一直在下跌。在欧洲和亚洲,许多国家受到这一流行病的影响,经济正在衰退。你认为这种流行病会对世界经济的复苏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苏建: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确实很大,但仍很难说最终会有多大影响,因为我们无法判断其他国家会如何应对,以及它们会有多有效。
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率肯定会大幅下降,但是否会降至1%仍需进一步讨论。引发全球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中国科学新闻:你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还有什么建议?
苏建:如果还有其他政策需要加强的话,那就是稳定就业、改善民生的政策。疫情是一场意外,各级财政部门已临时紧急拨款1000亿元解决问题。在这场流行病期间和之后,民生问题是*应该密切关注的关键问题之一,因为它关系到一些经济困难家庭的正常生活,也关系到收入分配。
只要经济和社会恢复正常,就业就不是问题。因此,稳定就业的关键是防疫和控制。疫情结束得越早,就业状况改善得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