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史上“最难就业季”:为什么毕业即失业

科普小知识2022-07-12 20:43:27
...

史上“最难就业季”:为什么毕业即失业

[核心阅读]

随着2013年大学生接近毕业,历史上“最困难的就业季节”也随之到来。

结合我国的国情,我们不难发现,教育*相对落后、经济结构转型缓慢和忽视职业教育是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要解决就业问题,一方面,*应该采取多管齐下的办法促进大学生就业;另一方面,毕业生也应该清楚地定位自己,调整自己的心态。

产业结构失衡是目前就业难的一个关键问题。

高端服务业是一个技术无法替代的个性化领域,其另一个特点是对人力的需求很大。

制度对经济生活的影响是深刻而全面的。它将不可避免地成为经济问题研究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就业研究也不例外。

■我们的记者洪炜

今年,699万大学毕业生将很快离校。从目前的统计数据来看,北京、上海和广州的大学生签约率分别为26%、25%和47%。就业压力无疑是2013年夏天的热门话题。数百万失业的毕业生将度过一个不安的夏天。正如一些专家学者所分析的那样,中国的就业“将是一个长期的问题,需要从源头上理解、分析和处理”。

不久前,央视出版了《就业:压力下,公平更重要》根据报告显示的细节,许多工资和工作要求较低的应届毕业生参加了数十家企业和单位的考试,但仍未找到“椅子”...

教育改革没有跟上步伐

*电视台的报道突出了标题中的“公平”一词,似乎想找到一种方法来缓解当前就业困难的压力。其他专家认为,“公平是一个长期的问题,任何时候都存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告诉《中国科学新闻》记者,“但从我国目前面临的就业压力来看,这一说法不够有针对性。”

2012年底,统计显示,2012年农民工月平均收入超过了大学毕业生的起薪。一名2011届毕业生的收入仍然只有2000元左右,这足以养活自己。“这并不是说他没有找到更好工作的想法。问题是他在学校学到的东西很少被用到。”

目前,许多大学生的月收入略高于2000元,而许多农民工的月收入已经达到560万元。对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延生总结道:“农民工越来越难招聘。全国范围内新就业岗位的数量达到了新高,但是大学生就业却变得越来越困难。”

《扬子晚报》最近发表了一篇由周建平署名的文章,从高等教育的角度探讨了大学毕业生的“冒险岛”问题。文章认为,专业对接不畅已经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障碍。在大规模扩招过程中,许多学校选择低成本专业作为扩大招生的切入点,导致一些专业激增,市场对一些专业需求不足。

正如毕业生所说,“我们在学校学到的东西很少被用到。”在一次采访中,杨燕绥告诉记者,“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我们的高等教育结构有很大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思维仍未脱离传统思维。我们过于重视名牌大学和研究生教育。相比之下,高端职业教育的比例严重失衡。结果,一方面,产业升级,高端职业人才找不到;另一方面,大量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杨燕绥精辟地总结道:“许多人无事可做,许多事无人可做。”

在杨燕绥看来,名牌大学和研究生教育在求职方面有一个明显的劣势,那就是它们脱离了现实。这些毕业生既没有很高的实际工作技能,也没有创业的能力。“一旦他们离开学校,他们只想找张椅子坐下,”杨燕绥说。“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之间的不平衡反映了我们的高等教育改革没有跟上社会发展的现实。

产业结构失衡

今年,中国就业市场遭遇了“历史上最艰难的就业季节”。许多人说,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妥善处理,它可能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潜在风险点。

专家学者和*官员在寻求解决方案时,都把目光投向了产业结构调整。在分析大学生流失到农民工手中的原因时,张延生表示,这是中国经济结构性问题的表现。

近日,**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在出席第二届北京交易会暨全球服务论坛北京峰会时发表了题为《让服务业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的主旨演讲。他在讲话中指出,大力发展服务业是当前稳定增长、保障就业的重要举措。

"产业结构失衡是就业难的关键问题."杨燕绥说:“要解决许多人无事可做、许多事无人可做的困境,一个更重要的途径是改变粗放型的产业结构。”

多年来,我们的经济增长是广泛的,侧重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而轻视服务业:钱被用来购买土地、建造高层建筑和修建道路。然而,根据就业理论,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就业条件必然会下降。这是技术发展的结果——技术解放了人力。

因此,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发展的就业前景有限,但对于服务业来说,情况完全不同。“高端服务业是一个技术无法替代的个性化领域,它的另一个特点是对人力的需求很大。”杨燕绥说。

目前,服务业仅*国国内生产总值的30%,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70%是合理的。在杨燕绥看来,中国的信息技术、金融、医疗等高端和个性化服务领域还远未成熟。

未来,为了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就业问题,杨燕绥说:“我们需要国家创造就业机会,尤其是在服务业。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服务链,包括信息技术、金融、医疗保健、文化等。从农村到城市,这不仅可以提高公民的生活质量,还可以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

就业的制度因素

关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讨论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近年来,就业逐渐取代国内生产总值成为该政策最关注的内容。

在国际上,就业也是近一个世纪以来学术界的热点问题之一。20世纪上半叶,随着“失业”成为一个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西方经济学家开始从理论上探讨就业这一重大的社会经济问题,并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就业理论。如古典经济学派的就业理论、凯恩斯的充分就业理论、新古典综合学派的就业理论、新凯恩斯主义的工资粘性就业理论等。

一般来说,西方主流就业理论把失业的主要原因归结为技术进步、分工、工资率和消费不足。在解决问题的道路上,我们希望通过经济增长来解决问题。然而,从中国过去十多年的实际情况来看,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的解决方案在中国已经失败。

在过去十年左右的时间里,中国出现了一个令人困惑的局面。经济增长并没有带来就业。中国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贡献不明显。中国经济正在高速增长,但就业增长相对缓慢。换句话说,所谓的奥肯定律在中国已经失效。毕业生越来越多,但工作却越来越少。据统计,今年的就业人数比去年少了15%。

山东学者周在研究高增长率与高失业率并存的原因时认为,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对就业问题缺乏研究和有力支持。经济增长通常是唯一的目标。不重视*在解决失业问题中的主导作用导致了目标和手段的倒置,这是中国失业问题日益严重的原因之一。

据统计,在发达国家,员工工资约占企业经营成本的50%,而我们的政策规定的数字约为14%。然而,根据近年来的实际统计,我国企业员工的工资甚至低于14%。

中国的就业理论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与国外相比一直处于落后状态。

周在论述西方就业理论对中国的启示时,认为现有的就业理论很少涉及制度因素。大多数西方主流就业理论的前提是“制度是一个既定因素”,而不是一个变量。

事实上,由于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路径,不同国家选择的制度有很大差异。即使在今天的全球化中,这种差异也无法改变。对于处于转型期的中国来说,这一制度对经济生活的影响是深刻而全面的。在研究经济问题时,它必然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业研究也不例外。

《中国科学日报》(思想周报第5版,2013年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