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中法核聚变科学家联合运用新型天线加热等离子体

科普小知识2022-07-13 09:00:08
...

中法核聚变科学家联合运用新型天线加热等离子体

中国循环器2号正在运行。胡敏摄影

新华社成都6月30日电(记者胡敏)“中国的核聚变研究能力现已达到世界水平。”30日,参加中法受控核聚变物理联合实验的法国原子能委员会专家安希卡·埃克达尔博士在西南核工业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西部研究所”)说。来自法国的六位资深聚变专家首次在医院使用新型天线进行等离子体耦合实验,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据报道,根据中法关于联合进行受控核聚变物理实验的协议,法国专家于6月27日至7月3日在西方物理研究所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联合实验。

受控核聚变能源因其固有的安全性、环境优势和丰富的燃料资源,被认为是人类最理想的清洁能源。西方物理研究所成立于1965年,是中国第一个从事核聚变能源开发的大型专业研究所。1984年,我院自主设计了磁约束可控核聚变实验研究装置——中国循环器1号。2002年,中国环行器2A装置成功完成。

记者走进西部物理研究所中国环行器2 a的实验大厅,发现该装置由一个大支架支撑,支架外面缠绕着线圈,周围有许多装置和设备。据了解,该装置的中心是一个环形真空室,通电时会产生巨大的螺旋磁场。装置中的等离子体通过几种大功率加热方法被加热到非常高的温度,从而达到核聚变所需的超过1亿度的高温。

“当加热到2000-3000万度时,电阻率接近于零,电流无法继续加热装置中的等离子体。我们需要通过适当的技术向循环器注入外部能量来加热等离子体。”西武研究所副所长段旭如说,中国和法国的研究人员希望通过一种新型天线来控制能量注入和最小化反射,以便有效地驱动电流和加热等离子体。

据了解,中国循环器2号a装置中等离子体的电子温度已达到5500万度,是目前国内装置达到的最高温度,偏滤器配置等离子体的高约束模式首次获得,使中国成为继美国和欧洲之后获得高约束模式运行的国家。

Anhika Ekedahl博士介绍说,联合实验是在等离子体加热和改善循环器性能方面进行的。在联合实验中,一种新型天线(PAM)投入使用,这是首次将天线耦合实验应用于融合器的高约束模式。

“通过国际合作和人才引进,中国在核聚变领域的技术研发能力和大型科学项目的管理水平可以得到提高。”段汝旭副院长表示,西方物理研究所是中国加入国际热核实验堆(ITER)的重要技术支持单位,承担了聚变堆许多关键部件的研发工作,包括磁体支撑系统、气体注入系统和中子诊断。

目前,西武研究所作为四川省唯一的科研机构,已被评为首批优秀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之一。今后,我院将继续加强国际合作,充分吸收和消化ITER的关键技术,逐步掌握聚变堆核心技术,为自主建设磁约束聚变堆奠定坚实的科学和工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