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鹏:全情投入教改责无旁贷
陈鹏
本报讯记者傅记者温彩飞
晚上六点半,像往常一样,西北农林大学2015级生物技术二班的郭新波匆匆吃完晚饭,小跑着来到8号教学楼8213教室,占据了第一排的中间位置。离上课还有一个小时。生物化学和分子特殊课程可以被描述为“干货”。“如果你想坐在前三排,你必须提前在教室里“占据有利的位置”,郭新波说,他作为一个“揉课的学生”坐了下来。
让郭新波用“干货”这个词来形容选修课,主讲人是生命科学学院的陈鹏教授。那么,这门课程吸引“正在国外学习的学生”的魔力是什么呢?
帮助学生“知道为什么”
谈到实验班,毕业多年的学生和在校学生都不禁称赞陈鹏的教学方法“知道它是什么,为什么是它”。
为了解决学生只能“按方服药”才能完成所有实验的老大难问题,陈鹏探索了生物技术综合设计实验,并将其应用于实践。在确定实验目标的前提下,只为学生提供基本的实验材料和方法,不预设具体的操作流程,让学生在熟悉课程设计原则的基础上,确定实验方案,进行分组讨论。
厚厚一叠学生实验笔记本和报告见证了陈鹏精心指导学生将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的过程。其中,2006级生物技术专业的王龙和朱烨同学,用中文或英文写了一篇20多页,不少于一篇小论文的综合性大型生物技术实验报告。
“在质粒提取实验过程中,陈老师会让我们思考每一步的功能和每一个解决方案,了解实验过程的技术逻辑。分析不同异常情况的原因和解决方法。除了技术要点,更重要的是教会我严谨的科学态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温·于正说。
“我以前从未想过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条件是否可以改变。陈老师的不断提问,让我对未知的世界产生了好奇和思考,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学习、思考、能力和创新的重要性。2015级生物技术专业学生李海宁坦言。
做实验是调整的最佳方式
两个冰箱和一个冰柜装满了高密度的实验材料和试剂。小离心管只有拇指大小,大离心管只有两个手指的厚度。详细记录样品编号、浓度和日期。为了防止沾水后字迹模糊,陈鹏还小心翼翼地在每种试剂上贴上胶带“外套”。
尽管他的办公室自2000年以来已经被搬过几次,但办公室和实验室的结合一直延续到今天。
在过去20年的工作中,陈鹏一直以严肃的态度对待教学,坚持积累。
教学之初,有11个实验涉及本科教学,包括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蛋白质纯化、酶工程等。,由陈鹏独立进行了几次。从实验体系的构建、实验内容的优化、实验课程的设计、预习和全英语实验教材的编写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自从2008年参观完澳大利亚植物功能基因组中心后,陈鹏已经有了9个实验记录。这本黑色的16开记录册堆积了近20厘米厚,一个接一个详细记录着他的想法和想法。除了旅行,他几乎每天都要补充相关内容。
在紧张的工作之后,做实验是陈鹏调整和休息的最佳方式。
十多年来“不讨好”
在许多人眼里,陈鹏吃力不讨好的教学改革已经持续了十多年,但他选择了坚持下去。“生物技术是当今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新技术层出不穷。教学要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这才是真正对学生负责的。”
他经常与年轻教师交流教学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并耐心指导他们。“陈老师学习努力,思维敏捷,经验丰富。基于蛋白质纯化的教学体系改革得益于他的帮助,顺利完成了课题。同事张新妹感激地说。
20年来,陈鹏一直负责教育部“生物技术特色专业建设”的教育改革项目。完成了教育部生命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申请和生物技术特色专业建设建设规划的制定与实施。他多次应邀在国内教学研讨会上进行交流,近10所高校的同事向他索要综合实践教学的教学设计内容和实验材料。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教授刘表示:“生物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已经形成了一个有价值的持续改革体系,具有在全国推广的价值和意义。”
先后编辑完成《现代蛋白质实验技术》,副编辑完成《酶工程》等教材。新完成的“十三五”教材《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将于今年6月出版。
“我看着生物技术专业一步步从无到有。和我的孩子们一样,我有责任全力以赴进行教学改革。”陈鹏动情地说。
中国科学新闻(2018-05-08,第6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