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席酉民:国际化不是目标 而是基因

科普小知识2022-07-13 17:00:51
...

席酉民:国际化不是目标 而是基因

■我们的记者韩坤

国际化应该是一种大学机制。大学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整合国际资源和参与国际学习和科学研究的平台,包括硬件和软件的国际化。国际化的最高水平是教师、学生和员工,包括大学,真正成为世界上的参与者,能够在国际上表现出色,能够畅所欲言并参与制定规则!

今年是利物浦大学(以下简称“西普”)成立十周年。经过十年的发展,学校已经得到了很多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其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改革和实验意义也不断引起教育专家学者的关注。

几天前,西普大学执行校长Xi·杨眠接受《中国科学日报》记者采访时,向读者介绍了他眼中的这所“真正国际化”的中外合作大学的发展特点。他不喜欢西浦头上世界最高的“外国大学”的称号。他认为,西普的办学理念和发展模式符合全球发展趋势和社会需求,也是高等教育对各种变化和挑战的积极回应。

以学生为中心

高考结束时,考生开始考虑选择学校。从无到有的十年里,西普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赢得了许多学生和家长的信任。那么,尽管学费很高,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它能让学生和家长选择学习?

对此,Xi·杨眠给出的答案很简单:“因为西普真正关心学生的发展。”

他进一步解释说:“首先,从根本上说,学校关心学生的成长是很自然的,这也是大学回归本质的体现。Xi·杨眠认为,这种办学理念解决了学校发展的根本问题。

其次,Xi·杨眠说,学校在认识教育趋势和时代特征的基础上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解决了办学理念的问题。例如,西普不想控制学生,但重视培养他们的独立能力、责任感、释放他们的潜力等

当然,到目前为止的解释都是相对理论性的内容,如办学理念、教育理念等,那么上述理念如何才能真正落实到学校实践的各个方面呢?

Xi·杨眠告诉记者,西普的第一步是“让每个人都明白”。这里的所有人都指的是与学校经营相关的利益相关者,从学生到家长,从普通教师到学校管理和行政支持服务提供者,实际上还包括更高层次的管理者、同行和社会利益相关者。

“我们利用各种机会向学生和家长反复解释西普的教育理念。我们还尽最大努力让他们在开学典礼和开学日了解和体验学校的哲学和文化。”他解释说,他之所以高度重视“理解”的过程,是因为理解是各方在实践中真正改变自己行为的基础。

“最后,我们希望通过各方的努力,我们能够通过各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做法创造一种氛围,从而自然地形成一种有待固定的文化。”Xi·杨眠说。

5月20日,在高等教育创新年会西普教育论坛上,西普首次发布了《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体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Xi·杨眠说,《指南》不仅是对西普实践的理论总结,也是西普在教育改革中发挥影响力的创新尝试。《指南》旨在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在国内高校办学中的核心地位,引发高等教育界在重塑国际教育的契机下,如何应对中国教育和“以学生为中心”教育体系的挑战的讨论和实践。

以教书为生,以科研促发展

在采访中,Xi·杨眠提到,在学生和家长眼中,西普的第一印象可能是“留学预备营”和“出国非常方便”。然而,事实上,西普不仅在教育上有着深刻的探索和成功的实践,而且也非常重视科学研究。自成立以来,该校一直被定位为研究型大学,科学研究是该校未来十年发展计划的重点之一。

对于西浦的老师来说,进入这所学校教书并不容易,但进入这所学校后获得的*空间足以让他们开心。

所谓的困难入学是指在西浦招聘教师的国际惯例。“我们都在寻找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考察申请者在教学和科学研究方面的学术成就、积累或潜力,以及他们对教育的热情。”Xi·杨眠说。

据他介绍,西普对教师的目标是“以教书为生,以科研促发展”。换句话说,教学是首要任务。在科研方面,教师可以从个人兴趣出发,或者借助学校建立的科研平台,在学校内外和国内外开展科研合作。国际标准的工资水平保证了教师的生活水平。同时,学校不限制教师从事科学研究。对于一些*科研基金和项目的申请,学校只鼓励教师参与,不设置硬性的评估指标。

“做科学研究,对教师来说,是个人兴趣的满足,也是他们在学术界发展的唯一途径。在这方面,学校给予他们充分的*,结合自己的兴趣进行探索和发展。”Xi·杨眠说。

在西浦,老师们自然会致力于教学,因为他们被要求“以教学为生”。科学研究可以从他们的兴趣出发。此外,他们对学校的服务和管理也“感觉良好”。

“最直接的例子是,在西浦,任何老师都可以很容易地找到校长聊天或反映情况。这在普通国内大学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Xi·杨眠举了一个例子。

他还在手机上给记者看了一段老师发的微信短信。这位在国内一所著名大学工作多年的老师向Xi·杨眠哀叹,西普的*和对老师的支持真的感动了他。

真正的国际化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外联合大学在中国成立。除了西部的利物浦大学,昆山还有北卡罗来纳大学和杜克大学。一些著名的海外大学也开始在*设立分校,如上海纽约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与此同时,国内大学,尤其是一流大学,不断提升国际水平,越来越重视教学和科研的国际视野。

面对这一发展趋势,Xi·杨眠说,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国际化。

“什么是国际化?当提到这一概念时,人们最普遍的理解是国际化的指标水平,如国际学生的比例、国际教师的比例、用英语授课的课程数量、是否使用原版教材等。”他说。

虽然这些指标也常用于各种大学排名中来衡量大学的国际化水平。然而,在他看来,这种对国际化的理解和追求是相当肤浅的。

在Xi·杨眠看来,国际化应该是一种大学机制。大学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整合国际资源、参与国际学习和科学研究的平台,包括硬件国际化和软件国际化。这些指标的国际化应该是大学在国际化过程中达到的水平,而不是刻意追求的目标。国际化的最高水平是教师、学生和员工,包括大学,真正成为世界上的参与者,能够在国际上表现出色,能够畅所欲言并参与制定规则!

作为一所中外合作大学,西浦大学从成立之初就具有天然的国际化基因。在谈到西普的教育目标时,Xi·杨眠说,“世界公民”这四个字是西普的最终目标。

设定这一目标的原因也很容易理解:作为一所国际大学,在西浦接受培训的学生,无论毕业后在哪里工作,都必须有全球视野和竞争力,因为他们必须在全球市场中奋斗和发展。

如何培养世界公民

“世界公民”的目标意味着什么样的能力?

“跨境、跨文化和跨专业教育可以培养世界公民。”Xi·杨眠说。

“要在世界上竞争,首先,我们需要跨文化的理解。第二,一个人应该有一种复杂的心态。”他解释说,过去我们训练人的时候,基本上是有科学的心态和科学合理的分析。然而,现实社会的复杂性要求你理解科学以外的人。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习整合思维,包括西方分析哲学和东方整合哲学,如何有效地将两种哲学思维结合起来。学生不应该害怕变化,应该积极地接受变化,并善于管理变化。这是未来跨文化管理必须具备的。”Xi·杨眠说。

Xi·杨眠坦率地说,这样的目标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挑战。有必要重新定义大学,反思教育,重塑教学。他说:“就大学的使命而言,当我们考虑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他们时,我们会感到肩上的重担。因为我们现在从事的教育跟不上时代的需要。我们必须改进。”

面对这样的挑战,传统的老师上面说的和学生下面听的方式不再是时代所要求的教育。Xi·杨眠强调:“学生不需要简单地记住。一部iPhone基本上可以包含所有的百科全书,学生想知道的东西可以随时查阅。”

Xi·杨眠告诉记者,他经常对西浦的学生和家长说,“大学不是学习知识的地方,学习知识是一个过程和一种手段,大学是学生通过学习知识成长的地方”。

现在,西普正在做的是把学校和网络变成一个资源平台。有了这些资源,他思考并探索如何将学生从一个吸收知识的气球变成一个有成就的人。“我们正在努力改变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以便学生能够成为有成就的人,同时认识到知识的深度、广度和高度。”Xi·杨眠说。

作为校长,Xi·杨眠希望学生具备全面发展的素质,他也对学生中出现的各种个人发展案例感到非常欣慰。他们可以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适应和发展。他们不受大学教育的限制,但获得了更广阔的探索空间。

例如,毕业生舒伯特已经正式签约成为美国塔兹马尼亚唱片公司的电子音乐制作人和DJ。西普给了他这种个人发展和*成长的土壤。”他笑了。

《中国科学日报》(第五版《大学周刊》,2016年6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