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专家呼吁我国应拥有自己的海洋科技“航母”

科普小知识2022-07-13 17:21:40
...

国际海洋发现计划(IODP)第368航次的钻探已经完成。海洋钻井船“决心”号到达了中国南海北部的五个站点,并在其中四个站点成功获得了岩心。第三个位置令人遗憾。在该站,预计将钻入稳定扩张的南海海洋盆地,这将是IODP历史上第五次最深的海底钻探。然而,由于钻井平台离合器连续出现故障,“决心”不得不放弃。

但是在离开之前,它在海底留下了一个返回锥。这意味着,如果其他船只想在几年后继续在这里钻探,他们可以在水下3800米处找到一个重返锥体,并重新进入钻杆。

"也许10年后,你可以坐自己的船回到这里."航次项目经理卡洛斯说。

这可能不是一个笑话。中国建造自己的海洋钻井船已经提上日程。

使用你自己的钻井平台发表意见

"中国需要自己的海洋技术载体."国际大洋钻探计划368航次首席科学家、中国IODP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简志石一直强调,“航空母舰”是一艘海洋钻井船。它的工程复杂性很高,它的学科是跨学科的,并且它需要庞大的军队去战斗。这是对科学、技术、组织和管理能力的多重考验。

早在2011年,中国IODP专家咨询委员会就提出了在中国发展海洋钻探的“三步走”战略。最近,“互补项目”机制已被用于尝试实现由中国牵头的1-2次海洋钻井航行。中期目标是学习欧盟宪章的演练方式,成为IODP的“平台提供商之一”。长期目标是建造中国的海洋钻井船。

"可以说,在这次航行之后,我们已经完成了三个步骤中的第一步."他说。IODP已经进行了三次航行,都是由中国科学家领导的CPP航行。近40名中国科学家获得登船机会。在非CPP航次中,中国有2-3个位置。

第二步将在2018年进行。简志石说,中国计划组织自己的国际航行,并租一艘船在南中国海的巽他陆架钻井。这次航行预计将在2020年左右实施。

“我们现在处于后续阶段,当我们独立组织航行时,我们将开始‘平行航行’。如果你想领先,你需要第三步——造船。”简志石说,为了在IODP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进入IODP的领导层,中国需要有自己的钻井平台。

迈出前两步后,中国将为造船做好准备。

它应该是什么样的船?

目前,世界上只有三个钻井平台:美国的决议,日本的地球和欧盟的具体任务平台。

“决心”号于1985年开始成为海洋钻探计划的专用钻井船,并进行改造和更新。如果没有事故发生,它将在2028年退役。“地球”是一艘大船。它在2005年正式交付了这艘船。它是“决心”的五倍。然而,部署费用昂贵,目前只能在浅水中钻探。欧洲曾想建造自己的破冰钻井船,但由于缺乏资金,该计划流产了。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专家咨询委员会顾问王曾表示,当新的十年计划于2023年结束时,国际海洋发现计划可能面临缺少“航母”的困境。他指出,总的来说,美国、日本和欧洲不能承担这项任务。

如果它是由中国建造的,它应该是什么样的船,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科学目标?

"我们必须把国家的需要和科学探索的需要结合起来。"他说。日本的“地球”旨在了解地震的机制,这与日本的国家利益密切相关。“我们国家钻探船只的目标必须明确。”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特聘研究员、第二次南海钻探首席科学家林琳强调,不同的科学目标直接决定了船舶的不同功能和不同的技术要求。“有多少时间用于科学探索,有多少时间用于满足其他基于资源的采矿需求?如何平衡不同的目标?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考虑清楚,现在是开始讨论的时候了。”

事实上,造船业需要做的事情与中国如何定位其海洋钻探直接相关。

然而,在一点上没有争议。也就是说,新船的钻杆应该能够深入地下,并采用更新的技术,这将使挑战更加困难。

IODP前副总统汉斯·克里斯蒂安指出,这艘新船应该能够在地球上更多的海域工作,比如至少在4至5公里的水深进行钻探。此外,它应该能够在离海底3到4公里的地方钻探。目前,“决心”号已经钻了最深的海底井,深度约2000米。

在海洋领域“单干”是不可能的。

这样一艘船主要是为了解决中国的“家门口”问题,还是像“决议”一样去探索世界更多的未知领域?

在飞船的运行模式上,接受采访的科学家都同意走“国际合作”的道路。

“即使像美国这样综合国力最强的国家,也无法在海洋领域“独善其身”林琳说:“IODP已经跑了很多年,积累了很多有益的经验。这不是海洋钻井平台唯一的运营和管理模式,但值得学习。”

科学家们提出了“三方对抗”的想法——美国、日本、欧盟和中国在IODP的联合领导。“我的理想模式是,不同的*组成几个以该地区为中心的松散组织,每个人都在IODP的框架下进行钻探。中心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简志石认为科学是“竞争性的”,而不是“排他性的”。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开放和宽容的态度。

“有了我们自己的船,我们更有信心说话。我们将根据我们的国家目标进行更多的探索,并能够引领世界地球科学的发展。”我知道这个前景。

(6月8日《科技日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