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中访袁拾遗不遇》原文和翻译、《洛中访袁拾遗不遇》赏析与评价 唐代孟浩然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原文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翻译及赏析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拼音对照参考
luò yáng fǎng cái zǐ, jiāng lǐng zuò liú rén.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wén shuō méi huā zǎo, hé rú běi dì chūn.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翻译及注释
翻译
到洛阳是为了和才子袁拾遗相聚,没想到他已成为江岭的流放者。
听说那里的梅花开得早,可是怎么能比得上洛阳的春天更美好呢?
注释
⑴洛中:指洛阳。拾遗:古代官职的名称。
⑵才子:指袁拾遗。
⑶江岭:江南岭外之地。岭,这里指大庾岭。唐代时期的罪人常被流放到岭外。流人:被流放的人,这里指袁拾遗。
⑷梅花早:梅花早开。
⑸北:一作“此”。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鉴赏
这首诗里包含了相当复杂的情绪,既有不平,也有伤感;感情深沉,却含而不露,是一首精炼而含蓄的小诗。
前两句完全点出题目。“洛阳”指明地点,紧扣题目的“洛中”,“才子”即指袁拾遗;“江岭作流人”,暗点“不遇”,已经作了“流人”,自然无法相遇了。这两句是对偶句。孟浩然是襄阳人,到了洛阳以后,特意来拜访袁拾遗,足见二人感情之厚。称之为“才子”,暗用潘岳《西征赋》“贾谊洛阳之才子”的典故,以袁拾遗与贾谊相比,说明作者对袁拾遗景仰之深。
“江岭”指大庚岭,过此即是岭南地区,唐代罪人往往流放于此。用“江岭”与“洛阳”相对,用“才子”与“流人”相对,揭露了当时政治的黑暗、君主的昏庸。“才子”是难得的,本来应该重用,然而却作了“流人”,由“洛阳”而远放“江岭”,这是极不合理的社会现实,何况这个“流人”又是他的挚友。这两句对比强烈,突现出作者心中的不平。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两句,写得洒脱飘逸,联想自然。大庚岭古时多梅,又因气候温暖,梅花早开。从上句“早”字,见出下句“北地春”中藏一“迟”字。早开的梅花,是特别引人喜爱的。可是流放岭外,比不上留居北地的故乡。此诗由“江岭”而想到早梅,从而表现了对友人的深沉怀念。而这种怀念之情,并没有付诸平直的叙述,而是借用岭外早开的梅花娓娓道出。诗人极言岭上早梅之好,而仍不如北地花开之迟,便有波澜,更见感情的深挚。
全诗四句,贯穿着两个对比。用人对比,从而显示不平;用地对比,从而显示伤感。从写法上看,“闻说梅花早”是纵笔,是一扬,从而逗出洛阳之春。那江岭上的早梅,固然逗人喜爱,但洛阳春日的旖旎风光,更使人留恋,因为它是这位好友的故乡。这就达到了由纵而收、由扬而抑的目的。结尾一个诘问句,使得作者的真意更加鲜明,语气更加有力,伤感的情绪也更加浓厚。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翻译、赏析和诗意
我到洛阳拜访好友袁才子,没想到他被流放到大庾岭去了。一听梅花早,为什么像北方地区春季。
* 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AI),仅供参考
网友对《洛中访袁拾遗不遇》的评价
暂无评论
推荐阅读
《与吴质书》原文和翻译、《与吴质书》赏析与评价 魏晋曹丕
《善哉行·其一》原文和翻译、《善哉行·其一》赏析与评价 魏晋曹丕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原文和翻译、《齐桓公伐楚盟屈完》赏析与评价 先秦左丘明
《中秋待月》原文和翻译、《中秋待月》赏析与评价 唐代陆龟蒙
《过许州》原文和翻译、《过许州》赏析与评价 清代沈德潜
《二砺》原文和翻译、《二砺》赏析与评价 宋代郑思肖
《鹧鸪天·候馆灯昏雨送凉》原文和翻译、《鹧鸪天·候馆灯昏雨送凉》赏析与评价 金朝元好问
《鹧鸪天》原文和翻译、《鹧鸪天》赏析与评价 宋代辛弃疾
《鹧鸪天·赏荷》原文和翻译、《鹧鸪天·赏荷》赏析与评价 宋代蔡松年
《明月夜留别》原文和翻译、《明月夜留别》赏析与评价 唐代李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