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孙宏祥:从助手到高手,只需等风来

科普小知识2022-07-14 18:46:30
...

孙宏祥(左)

本报讯记者吴记者温彩飞

在新学期的《大学物理》第一堂课上,江苏大学建筑环境与新能源专业的大一新生听到了两个精彩的人物故事。

老师孙宏祥告诉他们,这两个故事的主角都是他们的长辈。其中一人在本科时发表了一篇高水平的国际论文,并被护送到清华大学读研究生。另一门“大学物理”课程第一学期得了5分,第二学期得了93分。“大学生不仅要上课、完成课程和做作业,还要了解他们需要做什么,他们能做什么,以及如何在大学的四年里实现这些。”一句话,说到了学生的心里。

孙宏祥有句名言:“用本科生当博士生,用硕士生当大学教师。”在短短的四年时间里,他指导本科生发表了21篇SCI论文,批准了4项*和6项省级重大项目,申请了4项发明专利。大量案例已经证实了这样一个事实,即本科生不仅仅可以做研究助理。只要给他们足够的平台、机会、建立信心和兴趣刺激,他们所从事的研究项目就会像裂变细胞一样迅速开花结果。从助理到专家,就等着风来。

扔石头和问路的艺术

“学生们,除了医疗手段,还有其他延长寿命的方法吗?一个人能穿越未来,现在成为他的父亲吗?”在“大学物理”课上,孙宏祥经常问一些充满科幻和哲学意味的问题,这让学生们胃口大开。

大学课堂应该有出勤率、抬头率和点头率。年轻教师孙宏祥将课堂的重点定位为有趣的科学技术,并将更多现代科技元素引入课堂。创新热情的教学风格也使孙宏祥成为全省“蓝色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大学最受学生欢迎的十大教师、镇江市十大教师和学校教师教学竞赛的状元。

“你一生中见过这样的现象吗?隔着墙,你可以听到对方的声音,但对方听不到你的声音。”这个问题引起了工程热物理专业学生黄的兴趣。他加入了孙宏祥的研究小组,开始研究多机制波导结构的多波段声音的单向传输效应。后来,这篇高质量的文章发表在世界*物理杂志《应用物理快报》上。黄还成功地走了清华大学硕博读它,没有审判。

适当放手有助于成长

当他第一次带本科生做科学研究时,孙宏祥还认为本科生只能做助手,处理数据和计算算法,“只做安排好的事情”后来,为了使大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各种科研方法和工具,孙宏祥改变了思路,从项目选择、项目申请、项目开发、论文写作等各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指导。

这种模式持续了一段时间后,孙宏祥让学生们自己啃硬骨头。他只给方向指引。

夏建平是第一个接受这种新方式训练的科研明星。他的成长源于孙宏祥近乎“残酷”的“帮助年轻人成长”。夏建平三年级时才加入研究小组。孙宏祥要求他根据第一篇论文的SCI等级进行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这种看似“敲打幼苗”的举动让夏建平突破了自己的极限。在本科期间,他发表了四篇SCI II论文,达到了南京大学博士生的毕业标准。

为了纪念刘晨,一个学生,他一进入研究小组就必须阅读所有的英文文件。这个近乎苛刻的要求被刘晨戏称为“大学风格的构图”。后来,刘在江苏省物理实验创新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并在大学期间发表了三篇SCI论文。其中,两篇SCI论文是在孙宏祥毕业设计后的短短三个月内完成的。

孙宏祥认为,夏建平的成功不是一个恰当的例子。夏建平之后,越来越多的“夏建平”出现,“科研反哺教学,教学促进科研”。在这种良性循环互动下,它也促进了学习霸权的形成”。

站得更高,看创新

多按“重启”,少按“删除”。这是孙宏祥在育人过程中摸索出来的定理。“老师,我们设计的设备只能实现‘或逻辑’和‘逻辑’的功能,没有办法一直突破!”队员左经过一个月的试错仍未能解决技术问题。她曾经怀疑过自己的方向。孙宏祥建议对计算过程进行多次检查,不要急于删除以往的研究思路,应通过建立波导结构来引导相干波,启发学生实现所有声学逻辑功能。题为“基于多端口圆形波导的宽带逻辑门”的学生论文已在《应用物理快报》上发表。

目前,孙宏祥的科研团队规模固定在18人,本科生10人。有了强大的本科团队的支持,孙宏祥自己的收获也很大。作为一名普通的青年教师,孙宏祥获得了2017年第十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会“国家创新计划十周年”庆典暨“最佳导师奖”。

孙宏祥表示,他将继续以滚雪球的方式吸收和培养大学生进入团队。就像他最喜欢的登山运动一样,他相信只要方法得当,坚持不懈,他就能带领大学生攀登科学研究的高峰。

中国科学新闻(2018-03-13,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