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科技战“疫” 上海交大医工联动

科普小知识2022-07-15 09:16:54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防控正处于关键阶段。上海交通大学(以下简称上海交通大学)的科研人员正夜以继日地在第一线工作,充分发挥产、学、研、药相结合的优势,在各行各业的科技“疫情”中稳步前进,为疫情防控构筑严密的防线,在全国疫情防控战斗中取得全面胜利。

医务工作者解决“紧急问题”

疫情防控形式严峻,新型冠状病毒检测产品短缺已成为一线防疫医务人员面临的难题之一。1月24日,上海之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通过了上海市医疗器械检验所的检测,成为中国第一个通过法定检测机构检测的新型冠状病毒检测产品。该产品于1月26日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第一个医疗器械注册证书。

2019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采用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顾教授和研究团队开发的“纳米磁珠”作为病毒核酸提取的核心载体,结合核酸扩增检测试剂,实现对新型冠状病毒的全自动、全封闭、高灵敏度检测。本发明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检测通量,缩短检测时间,而且可以有效防止样品间的气溶胶污染,保护医务人员的健康。在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注册证书后,该试剂盒已被送往全国各地的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以确定疑似患者样本中是否存在新型冠状病毒。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面对猖獗的疫情,上海交通大学卫生与医学科学学院不仅做出了科学合理的努力,妥善保护医院,还尽一切努力抗击疫情的“前线”,贡献了交通大学的智慧。顾教授和的研究团队再次为国家的疾病预防和控制做出了贡献,此前该技术在禽流感和埃博拉病毒等所有流行病的预防检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结“两栋楼两个平台”模式,承担“新工程”使命

“把论文写在服务医患和民生的第一线,把成果放在解决临床医疗问题上”,这是交通大学医务工作者的感受和追求。卫生与医疗技术学院秉承“医务人员跨越、国际化、创新、转型”的办学理念,努力为民族复兴、国家繁荣、人类进步做出突出贡献,不断引进交通大学医务人员的力量,克服重大人类疾病问题,健康中国、美丽世界。

在“健康中国”和“智能诊疗”的新时代战略指导下,“精密医学”、“脑计划”、“人工智能”和“医疗机器人”等国家重大重点项目相继出台。在变革的伟大时代,卫生与医疗技术研究所肩负着更大的责任和义务。近年来,学院深化和加强了校企合作。先后与闵行区*建立了“医疗机器人研究所”,与上海连赢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先进医学影像技术研究所”,与徐汇区*建立了“分子与纳米医学创新转化中心”,与南通(崇川)建立了长江三角洲“医疗器械与智能诊疗创新中心”。同时,以学科领域为重点,建立了医疗仪器和智能诊疗平台以及分子和纳米医学平台,形成了“两室两平台”的新战略格局。

探索医护结合新模式营造跨学科氛围

为了充分发挥医学科学与工程(科学)学科的优势,促进医学科学与工程交叉学科的融合,上海交通大学设立了“医学科学与工程交叉学科研究基金”(以下简称交叉学科基金)。经过12年的实施,搭建了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桥梁,形成了以临床需求为驱动的多学科交叉研究环境,产生了一系列具有广阔临床应用前景的科研成果,造就了一批交叉学科人才,增强了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了学校优势学科群的发展,在全国高校交叉学科研究中发挥了引领和示范作用,引起了社会和企业的关注。

建立交叉基金以解决临床实践问题为主要目标,以与临床医生和科学与工程研究人员合作为主要途径。2007年和2010年,支持顾教授团队开展磁性纳米材料在检测中的应用研究,为成功研发首个新型冠状病毒检测产品的早期积累创造了环境。为有效应对近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进一步发挥基金在应对疫情应急防控关键技术问题中的作用,交叉基金积极组织“新型冠状病毒重点防控工程”支持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