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我很高兴能正式成为中国科学院的院士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杨振宁先生今天在《人民日报》客户现场直播。他不仅回忆了他的老师和朋友以及他的人生道路,还谈论了许多热点话题,如中美教育、大学职称评定、诺贝尔奖等。在一个多小时的采访中,杨先生有什么精彩的观点?让我想想。
1.年轻人应该对中国今天的成功有更深刻的理解。
今年我95岁了。我亲身经历了这个落后的国家,后来了解到中国人是如何被外国人欺负和看不起的。这次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的年轻人没有这种经历,这对他们来说是非常幸运的,但从长远来看,他们对历史没有深刻的理解。
2.美国的教育肯定不比中国的中学、小学和大学好。
我认为目前全中国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都有一个错误的想法,那就是他们认为美国的中小学校应该学好。我曾多次说过,如果一个好学生,比如一个80分的学生,能够被中国一所更好的大学录取,那么他将能够在这所学校学习四年,获得学士学位,如果可能的话,然后作为研究生被送到美国学习。这是他一生中最容易获得成功的方法。我自己也是这样。我后来的本科教育和两年的硕士教育都是在西南联合大学,这为我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送高中生去美国接受教育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因为整个美国社会是一个放纵的社会,它的优点是很容易促进一个人的个性发展,但是它太极端了。当一个中学生去美国时,不管他去哪所高中,都会有很多学生吸毒。在这些同学的影响下,年轻人可能会跌倒,而这种跌倒一旦跌倒就无法挽回。这种危险超出了许多送孩子出去的中国父母的想象。我认为中国的教育体系对大多数学生都有好处,比如90岁以下的学生。他可以让这些孩子将来成为有用的人。美国太放任了,这样好吗?是的,非常聪明。在美国,超过90%的儿童利用这一优势。为什么?因为他不需要好好学习,他可以自己吸收,所以他有广阔的天空,他的发展,尤其是最聪明的人,在美国很容易发展。
中国需要顶尖人才,尤其是在今天。
中国今天已经达到了这个水平,尤其需要拔尖人才。我认为,通过全社会的努力和*的鼓励,也许还有一些措施可以在今后20年里使中国在这一领域的教育制度变得更好。
5.我国高校职称评审制度亟待完善
我认为对高校的职称进行评估是必要的。什么样的评价体系能使这些错误甚至滑稽的现象不再发生?这需要整个社会去学习。
6.到2040年,中国获得诺贝尔奖的频率可能会达到日本现在的频率
从长期的历史观点来看,日本的第一个诺贝尔奖是由汤川秀树获得的。从他开始工作的20世纪30年代到21世纪,大约70年中间,日本在诺贝尔奖上取得了许多成就。中国第一项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技术研究是1970年以后进行的人工合成胰岛素。所以从那时起,70年后就是2040年,所以按照这个逻辑,中国在2040年获得诺贝尔奖的频率可能会达到日本现在获得诺贝尔奖的频率。
7.涂有友的获奖历史值得写一本书
她所做的研究有其自身的特点。与许多西方诺贝尔奖获得者不同,这是一个突然想出一些东西的人。她有一个庞大的团队。换句话说,获得诺贝尔奖的成功不是一条路,而是有不同的道路和不同的成功方式。我认为这种成功的方式与社会背景和教育背景密切相关。应该注意的是,这对于促进中国未来的发展非常有益。
8.我不反对中国成为加速器,但不是现在。
因为中国现在的国内生产总值很高,达到11万亿美元,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但是中国人口众多,人均收入仍然没有一些国家高。中国当前的经济问题仍然需要解决。建造这么大的机器却不能马上看清楚是完全不明智的。在我看来,当中国的收入达到美国的水平时,讨论这个问题还为时不晚。
9.文科学生可以阅读更多的科学家传记。
对于文科学生,我有一个建议,并且已经考虑了很多年。近年来,我喜欢读传记,尤其是科学家的传记。这些传记的写作不同于中国传统的历史记录的写作方式,因为从这一点,我们可以了解这个人的生活,为什么他成功了,为什么他失败了。中国在这方面根本没有发展。
10.我很高兴正式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可以说是中国科学发展的旗手,所以我很高兴正式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当然,很遗憾我现在不能做任何真正前沿的工作。然而,我想向年轻的中国科学家介绍我的一些经历和我一生中物理学发展的历史,这仍然有一些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