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南极“海陆空”全天候卸货攻坚战
■新华社记者刘石平
载有中国第35个南极研究小组的极地研究船“龙雪”号最近抵达距离中山站44公里的大陆冰区。经过激烈的冰情勘探,确定了在冰上的卸货路线,一场“陆、海、空”全天候货物卸货的“战役”在南极冰雪中开始了。
这时,“雪龙”号的任务从航行变成了物质运输。“龙雪”号的大副和水手长带领水手们轮流将材料卸到冰上。轮机长和机修工正指挥给冰上的油囊加油。司机轮流在桥上完成各种要求并做相关记录。
当地时间12月2日午夜,四辆雪地车带着六箱补给品,从“雪龙号”出发前往中山站。凌晨3点,雪地车抵达中山站。当他们再次回到龙雪附近的冰场时,已经是早上8点了。这时,从桥上向后甲板望去,橙色的起重机张开它巨大的“手臂”,正在把一个红色的集装箱举到右边的冰场雪车的雪橇上。一架直升机挂在左舷外的冰上。
材料卸载是这次南极探险的第一场战役。受海冰的影响,“龙雪”号每年都要根据冰情将冰送到离中山站最近的地方,然后将船上的材料转运到中山站和内陆出发基地。
自从“雪龙”号于11月30日抵达中山站的固定冰外缘后,直升飞机起重机开始工作。当直升机飞到左舷外的空中时,在冰上等待吊钩操作的人员很快为直升机挂上了重约3.6吨的油包。后来,直升机一路飞越海冰、冰山和冰原到达内陆出发基地。
“在南极洲飞行很困难。没有冰操作的参考。它全是白色的,飞行高度很难确定。在龙雪行动的附近,直升机旋翼吹出和吸入的空气也容易产生湍流。”直升机机长龚淑明说。
南极风速和风向变化很快。一些悬挂材料的体积相对较大。极地飞行依靠优秀技术和经验的积累。一天结束时,三名直升机船长轮流完成15台起重机的吊装。
在冰上钩住直升机并不容易。当直升机在等待货钩时,旋翼产生的风速达到10到12级。它下面的吊钩上的人员需要以冲刺的速度进入货物堆放点,并快速钩住吊钩。承担钩挂任务的科研团队海洋团队的队长Blue Musheng将这一时刻描述为“用手和脚,一起滚动和爬行”。
上午10点,满载补给的雪地车再次驶向中山站。为了确保冰运输的安全,在雪地车运输材料的同时,由科研小组成员组成的道路保护小组密切关注海冰的变化,确保行车安全。
晚上7点30分,记者看到在离“雪龙”不远的冰上,科研小组副组长魏福海正带着两名队员监视海冰和路况。承担在冰上保护道路任务的队员们在道路的不同路段骑着雪地车来来回回。
极地的太阳永远不会落下。冰雪上闪耀着刺目的白光。夜幕降临后,虽然和白天没什么不同,但气温迅速下降。除了被强烈的紫外线和灼热的太阳“照顾”之外,低温和冷风在这个时候使他们的“资助”增加了一倍。
晚上11点,完成当天最后一项任务的直升机停在船尾停机坪,等待第二天的新行动开始。这时,四辆雪地车刚刚在冰上完成了去中山站的旅程。
“卸载、海、陆、空联合作业以及各种技术和设备的参与,集中体现了中国的南极探测能力。”科学研究小组的负责人孙波说,就像南极洲的极地白天一样,没有白天和黑夜来卸载和运输材料。在安全顺利地完成任务之前,人们会换班,卸货和运输不会停止。
中国科学新闻(2018-12-06第四版)
下一篇:保卫什么意思 保卫的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