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现存最早的广州地志刻本,出自不服老的清官之手!

科普小知识2022-07-16 19:25:00
...

在“北、上、宽、深”四大一线城市中,广州凭借其强大的国际金融贸易和中国南门的地理优势,位居第三。作为中国最大、最长的对外贸易港口,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现存最早的广州地志刻本,出自不服老的清官之手!

广州,一个发展中的一线城市。(网络图)

公元前214年,秦朝在岭南地区的东部建立了一个郡,因其靠近南海而被称为南海郡。公元226年,三国的大吴孙权把胶州改为广州。广州的名字首次出现。此后,广州更名为南海县和幸福府。公元970年,北宋灭汉后,府及其周边地区被划分为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两个行政区域,以合江和云开山为界。这两个行政区分别称为广东和广西,其中广东共有14个州,由府管辖。为了地址方便,法院改名为王星府广州,至今仍在使用。

广州是岭南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岭南主要是指广东、广西、湖南三省的小区域,自古以来就被中原人称为“蛮夷之地”。在广州这个“蛮夷之地”的中心,自然没有自己的地方志。这对后代研究岭南文化极为不利。

元初,随着广州路七县地方志的出版,这一现象终于得到改变。一位心怀不满的官员所写的这本古书,不仅给后人留下了800年前广州的概貌,也为岭南文化的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不接受老年的“上帝判决”

广东增城西部有一个古村落,名叫沙村(包括现在的新屯村和南安村)。沙村南面有一条牌坊街,街尾有一个普通的庭院。院子里住着一位罕见的老人,名叫陈大真。他早上学习,练习拳击,白天欣赏山川,教儿孙,通过文学结识朋友。当他到达时,他很放心。

现存最早的广州地志刻本,出自不服老的清官之手!

广东增城陈大珍故居。(网络图)

元大都七年(1303)秋的某一天,陈大真收到了广东巡抚房鹿(后)的来信。房鹿是一个非常仁慈的人。他出生在江阴(今江苏省)。他是一名官员,名声很好。他的信的目的很简单。希望陈大真能够着手完成一部广州地方志。编纂过程将提供两种协助:一是推荐广州路教授卢桂孙(宋代设立的县衙以上教育官员)协助;另一个是检查房鹿本人的地方志文本。

原来,房鹿在准备广东省的廉政资料时,发现广州的地方志其实是空白的。虽然几年前完成了《南海纪年》,但有许多明显的错误根本不能用。其他资料来源于前代史书的零散章节,查阅起来很不方便。“我堂堂的元朝,疆域数万里,只是广州,地图上可是黑芝麻点。如果我们不注意历史,几年后人们怎么能找到"黑芝麻"的历史、地理、风俗和其他信息呢?想到这里,房鹿决定邀请人们来修复广州的地方志。在仔细考虑和查阅了相关文件后,他写了一封信给沙村的陈大珍。

75岁的陈大真很少考虑回信。一是感谢房鹿的赞赏。封建文人特别重视知恩图报,陈大真也不例外。第二,陈大真有一颗创造历史的心。他非常清楚,在宋元时期,官场要想取得成就是不容易的。最好找个机会写一本历史书,给后代留下一个信息。

准确地说,陈大真的心脏修复历史已经有几十年了。他是南宋保祐年间的进士。先后担任博罗县(今广东省)主簿、周琦(今湖北省)知县、雷州周知(今广东省)知县。在他的任期内,他清正廉洁,果断果断,处理了许多积累的错误,被人们称为“神圣的判断”。在处理公务时,陈大真也写诗和散文。他想写一本地方志,但他忙于其他事务,所以不得不牢记这个想法。

现存最早的广州地志刻本,出自不服老的清官之手!

陈大真的肖像。(网络图)

宋元战争频繁,陈大真看到宋廷无能。*更迭只是时间问题。他无法改变战争局势。他不妨退休去农村。于是他辞职回到沙村,过着云里鹤的生活。与此同时,宋端宗曾召见他为侍郎,元世祖也给他宣传广东儒学,但陈大真以生病为由拒绝了。

不想当官员并不意味着没有野心。这位老人已经下定决心走上千里,修复历史的想法没有改变。因此,当陈大真给房鹿回信时,他开始查阅有关广州和岭南的资料。

地方志中的许多亮点

陈大真说他要做什么,他夜以继日地编纂广州地方志。一是在官场上的陆龟孙提供了*有关部门收集的各种层次的历史记录,节省了大量的寻找资料的精力。其次,他在当地*工作多年,熟悉对方档案的风格等等,所以他写得很方便。饶是如此,为了获得准确的材料,陈大真仍然无视时代的先进,深入民间了解情况。

在陈大真的苦心经营下,20卷本的《大德南海志》初稿不到一年就完成了。房鹿收到手稿,仔细检查,并在1304年冬天将《付梓》一书向世界发行。

《大德南海志》是现存最早的广州旧志,以广州旧名“南海”为题,详细记载了元代大德年间广州路下七县(南海、番禺、东莞、增城、象山、新会、清远)的历史沿革、地理位置、户籍、舶来品和古生物发展情况。这是一部综合性的地方志,包含历史、地理、古生物学和其他领域的知识。

现存最早的广州地志刻本,出自不服老的清官之手!

《大德南海之影》一书。(网络图)

从现存《大德南海志》残卷的内容来看,它有许多影响后世的亮点。

首先,本书详细介绍了元朝初年中外交流的情况。该书认为广州是岭南的一个大镇,“先夷后夷”,可以说是元代对外交通的一个重要地区。因此,在第7卷《外国商品》中,该书将外国商品分为8类,包括珍宝、香品和药品,共有71个品种,涉及100多个国家。其中尤以鹤顶、血皮、香品对后世影响深远。

第二,这本书记录了许多岭南地区的生物。例如,对于贡品故宫的特产岭南荔枝,该书不仅称之为“佳品,更是增城之品”,还列举了将军、小将军、状元红等十多种增城荔枝,并详细介绍了金钗子的品种特点。这些是研究岭南荔枝的珍贵史料。

现存最早的广州地志刻本,出自不服老的清官之手!

荔枝产于荔枝之乡增城。(网络图)

第三,这本书有自己的编纂风格,充分发挥了“详现在,略远”的原则。例如,在《广州的始末》一节中,该书将广州历代的账目和税收与元初的账目和税收进行了比较,具有明确的科学和历史价值。

附言

虽然《大德南海志》的许多集锦出版顺利,但由于元朝*的忽视和频繁的战争,该书并不多见,流传也不广。明六年(1441年),在编纂《文远葛书目》时,将《大德南海志》十余卷收入第十九卷。明末崇祯年间,当南海知县朱广西编纂县志时,他在许多方面都未能找到《大德南海志》,因此他在县志中留下了“今无”一词。

沧海朱彝。200多年后,清光绪30年(1904年),吴县藏书家曹在武昌的一家书店无意中买下了《大德南海志》。虽然只有六到十卷,只有原著的四分之一,他仍然欣喜若狂。六年后,曹死了,剩下的《大德南海志》给了广东藏书家潘。潘石的后人精心收藏,几年后献给国家,现在收藏在北京图书馆。800年后,流浪的大德南海之终于找到了一个真正的家。

现存最早的广州地志刻本,出自不服老的清官之手!

解放后出版的《大德南海志》残卷。(网络图)

《大德南海志》虽然流传甚广,但作为宋元时期介绍广州的珍贵史料,随着同一地区其他史书的消失,它显示出越来越高的历史和科学价值。时至今日,研究宋元时期海外贸易、深入挖掘岭南文化的学者和学者都无法回避。从这一点来看,清朝的官员陈大真,不管他的晚年,完成了现存的第一部《广州年谱》,这是非常值得的!

-

[参考]

1.《广州人传》,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

2.论文发表于《大德南海志考》和《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85年第4期;

3.论文《大德班南海纪年后记》,王贵臣主编,广州师范大学学报,第20卷,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