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檀栋院士:阿里地区很可能再次发生冰崩
凌晨4点,皮星戴岳科研小组从日喀则出发,行驶了18个小时。天黑后,他到达了阿里地区卡雷尔县狮泉河镇。这条1300公里的路不太容易走。重型卡车堆积了崎岖的道路,赶上了几次暴雨。只有风景没有达到人们的期望——山、草地、河谷、牛羊...傍晚,阳光反射着白雪覆盖的群山,天空渐渐变暗,我们似乎在宇宙的世界里驰骋。
由中国科学院青藏研究所姚坦东院士率领的研究小组将前往土耳其县东如乡阿鲁村,通过卫星遥感和实地观测对阿鲁湖和冰川进行全面调查。据当地人说,他们最近听到了上一次冰川崩塌前冰川发出的“噪音”。
水是冰坍塌的“润滑剂”。
姚丹东认为阿鲁冰川崩塌是一种新的冰川灾害。“它差点飞下来。冰在4分钟内向下移动了5.7公里,形成雪崩风扇之前的速度约为每小时90公里。”姚坦东描述了第一次冰崩,当时碎冰撞上阿罗约,造成10米高的巨大“湖吼”,在湖的另一边离岸250米处留下清晰的侵蚀痕迹。
这两次冰崩不是由短期极端天气异常引起的。通过雷达遥感数据,姚坦东发现,从2011年起,经历过冰崩的两个冰川经历了从冰体上部向下部的快速迁移。"这表明冰雪崩有一定的积累过程."
“冰川最初是和底部的岩石一起冻结的。温度上升可能会导致它们分离。”在气候普遍变暖的情况下,姚檀栋还特别强调了降水的原因。气象站观测记录显示,自2010年以来,阿里地区降水量逐渐增加,冰川堆积面积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厚、越来越多。
此外,野外调查发现阿里地区冰川可能主要发育在砂岩和泥质灰岩地区。最初,砂岩山脊相对较圆,风化的山坡相对较小,冰川不太可能崩塌。“但是冰川的融水润滑了冰川的底部,冰川可能会滑动甚至崩塌。”姚坦东说,幸存者目睹冰崩时看到的“黑雾”是由冰川带下的基岩形成的。
“阿里地区的区域变暖和湿度导致了这种冰崩灾难,这种灾难很可能会持续下去。”姚坦东说道。
阿劳冰崩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
"目前,顾莉雅冰川的温度已经达到1000年来的最高水平."美国著名冰川学家罗尼·汤普森的核心数据发现,距离阿鲁冰川仅170公里的顾莉雅冰川也面临着类似的变化。这些冰川的稳定性达到或接近临界点了吗?这是国内外冰川科学家最关心的问题。
由于地理位置接近,顾莉雅冰川和阿鲁冰川紧密相连——西昆仑和阿里地区也在变暖和变湿。“顾莉雅冰川应该有一个藏语名字,比如郭扎冰川,这与郭扎南犯的错误有关。”姚坦东指出,阿鲁冰崩不是孤立事件,需要在阿鲁-宽扎地区建立冰川变化研究体系。在监测冰川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研究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如湖泊变化和冰川融化引起的草原变化。
与青藏高原东南部潮湿地区相比,阿里地区寒冷干燥,降水少。冰川是高山固体水库,维持着该地区的生态安全,是气候-水文-生态链中的一个关键环节。“这里孕育着流向印度和尼泊尔的河流”。姚丹东认为,冰崩的潜在威胁可能导致冰川固体水库功能失调,带来一系列生态灾难,从而威胁青藏高原作为“亚洲水塔”的命运。
“科学家可以做的是评估冰崩的关键参数系统,在空间尺度上分析这些参数的演变,并重点监测潜在的高风险冰崩地区。”在与阿里地区行政公署相关人员的座谈会上,姚坦东建议当地*收集冰川变化前兆和村民发现的灾害信息,在村、乡、县、地、区各级建立实时信息系统,并配合科学研究建立一个冰崩预警系统。
特别声明:转载本文仅用于传播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确认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他们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承担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果作者不希望被重印或联系重印费,请联系我们。
上一篇:1935年8月6日:方志敏被杀害
下一篇:二战时犹太人为什么被大量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