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国古代官员的考勤制度 无故缺勤大板伺候
“为工作而工作”的由来
要理解古代的“懒惰与平庸”的规则,首先必须了解古代官员是如何上、下班的。古代的工作时间比现在早。在《诗经·冯祺·纪明》中,妻子催促丈夫起床:“公鸡已经叫了,上朝的人都到了。东边已经亮了,上院已经热闹了。”由此可见,从春秋时期开始,古人就有了“劳动歌舞”的传统。将来这段时间会定为“石矛”,即由早上5时至7时。因此,“开始工作”这句话流传至今。
在古代,人们上班早,下班早。清朝规定,工作应该在春天和夏天下午4点完成,在秋天和冬天下午3点完成。至于白居易所描述的“回到我的官邸强迫我在晚上呆着,祈祷我的表入侵早晨”,那是因为办公室和生活区相距很远,当时没有汽车,所以步行回家是“强迫我在晚上呆着”。
古人在工作中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开会”在**中,皇帝每天早上举行一次“宫廷会议”,也被称为“上院”,这是最高的国家会议。出席会议的官员为省(部)级以上官员,如“六部长、九部长”。宫廷会议有两个内容:第一,皇帝做决定,征求大臣们的意见;第二,大臣们有重要的事情需要上报皇帝批准。“早会”通常在上午9点结束,这取决于议程的长短。正常情况下每天都是这样。所谓的“国王不早朝”是个例外。
在明朝,当员工旷工20天时,他们会打100个板子。
上午9点“晨间休息”后,官员们在宫门外吃了皇帝赐予的“早餐”,回到衙门,要么在“晨会”上执行皇帝的最新法令,要么处理日常工作。这是北京官员的一天工作模式。这个地方和首都非常相似,所以没有必要在这里重复。
古人从“迟到早退”开始统治“平庸”。在古代,官员以“明、慎、勤”为原则,“勤”的最低要求是按时上班和下班。“平庸和懒惰”的行为会受到惩罚,比如上班迟到、早退、旷工或不尊重工作。
“打屁股”(即用杖打)在明代因“治平庸”而流行。根据规定,20块小木板应该在一天不上班的时候打一次屁股,每3天打一块,100块大木板应该打20天。
为了不因为迟到而挨打,明朝一位高官在雨荷河意外落水淹死。这是怎么发生的?
原来魏忠贤当政时,紫禁城不允许点亮路灯,说这是为了防止“火灾”。官员们也被禁止骑马和坐轿子。冬天,早上很晚,道路很暗。结果,官员们“彻夜向北移动,全都在黑暗中进入。他们见面时,不经检查是无法辨认的”。因此,“追尾”经常发生。一天,一位住在离皇宫很远的官员可能起得有点晚。由于担心“早会”会迟到,他快步走了。此外,那天早上雨下得很大,路面很滑。在混乱中,他在河里失去了立足之地,死了。
下一篇:猴子出血热困扰次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