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报:一校之长,权力几何
当我们讨论校长的权力时,首先要确定的前提是校长应该和不应该负责什么。然而,从现实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似乎是本末倒置。资料来源:www.quanjing.com
■8月中旬,我们的记者陈彬,教育部在北京举行了新闻发布会。教育部人事司司长关在会上说,这次会议的主题是:进一步提升高校领导班子的敬业精神,引导和促进高校主要领导*投身管理。
事实上,近年来,大学校长的职业化问题备受关注,相关部门也在这一问题上频繁采取措施,如引入公开选拔校长的政策。然而,随着校长变得越来越“专业”,有一个问题必须提出,即作为一所大学的校长,校长目前拥有什么权力?应该如何监控这些权力?
“主要不称职系统”
校长有什么权力?这个问题并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
根据1998年实施的《高等教育法》,校长的职责是全面负责教学、科学研究和其他行政工作,其中包括一系列具体职责,包括制定发展计划、组织教学活动、科学研究和思想道德教育、制定建立内部组织的计划、制定和实施年度预算计划、保护和管理学校财产等。
应该说,根据这些规定,校长被定位为“大管家”。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个“大管家”究竟是多还是少,似乎还没有明确的结论。
《中国科学报》的记者曾经就这个问题问过许多大学工作人员,但他们都以这个问题太敏感为由拒绝了采访。只有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含糊地说,这个问题“无法用任何官方语言解释”。
“在普通人眼里,校长在大学里地位很高,权力很大。但事实上,中国大学校长的权力非常有限。”对于这个“没有官方语言可以解释”的问题,厦门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毕敦荣解释道。
他说,目前国内高校仍然以公办高校为主,对这些高校来说,教育部门和地方行政部门的限制仍然太大。另一方面,一些内部因素也束缚了校长的手脚。
“让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别敦荣说。如果校长真的想做点什么,一个重要的条件是*要服从他的命令。但是,实际情况是,在任命司级以上*时,一般人选需要先经书记批准,再由组织部长审核,然后提交有关会议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校长也只有一票。副校长级别的领导由上级党委组织部直接任命。换句话说,这些领导*不是由校长任命的,按照行政管理中“谁任命、谁负责制约”的原则,校长很难拥有真正的权威。
“人们常说校长和学校一样,精神取决于校长的想法。这是一个理想的状态,不考虑实际的领导系统。在现行*下,校长只是学校领导班子的一员。他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没有绝对的领导力。”“这个系统实际上可以被称为‘主要无能系统’”,比登荣说。
我该怎么办?我应该不在乎什么?
如果大学行政系统中的校长权力有限,似乎很难解释一个现象,即近年来校长一再挪用公款和学术腐败。
几年前,一所重点大学的校长挪用公款炒股被媒体曝光,引起公众哗然。近年来,高校教师举报校长学术腐败的新闻也时有出现。这些现象的出现似乎表明校长的权力并不小。
对此,毕敦荣解释说,在校长的各种不端行为背后,一方面是大学的监督体系存在漏洞,另一方面,个别校长并没有被排除利用自己的威望参与不适当的领域。"这涉及系统外的因素."
然而,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学院副教授侯却有另一种理解:“所谓总统权力不能一概而论,我们需要加以区分。”
近年来,有关部门对高校的支持逐年增加。一些学院和大学,尤其是公立大学,已经获得了大量的财政支持。在侯看来,校长在这方面的“权力”不小,相关的监督措施有待加强。
作为回应,这位工作人员在前一篇文章中还说,在他至少几十年的工作中,"他没有听说过大学校长的监督机制"。
“另一方面,我们经常听到校长抱怨他们有限的活动空间限制了他们的办学自主权。这实际上更多地反映了大学系统在界定校长角色方面的模糊性。”侯说,当校长无法把精力集中在学校发展的核心问题(如战略规划)上时,高校的自主发展是根本不可能的。“换句话说,当我们讨论校长的权力时,首先要确定的前提是校长应该和不应该负责什么。然而,从现实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似乎是本末倒置。”
今年早些时候,上海市市长韩正表示,上海今年的教育总投资将超过700亿元。上海大学的一些老师担心这么大一笔钱是否真的能兑现。“对于纳税人的投入,校长自然对如何分配有一定的发言权。但与此同时,学校内外的监督必须跟上,以防止滥用校长的发言权。事实上,作为大学的领导者,校长必须处理学术和教学领域的各种检查和评估,而这些工作应该由他们来主导。对此,校长需要说“不”的权利。侯说。
对此,毕敦荣还表示,委托人的权力问题本质上是一个制度问题,需要在充分信任委托人的同时,对委托人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督,并在某些方面充分授权给委托人。
然而,谁应该进行这种监督呢?
监督的重点是什么
在新闻发布会上,关表示,自2006年以来,教育部一直实行工作检查制度,以解决高校领导*的廉政作风问题。截至今年上半年,教育部直属的75所高校全部完成了检查工作。此外,教育部党组还对*和教师代表进行年度考核和无记名投票,对直属高校的领导班子和成员进行考核。
对此,一些批评人士直言不讳地表示:“多年来,我们从未停止过“检查”和“监督”。结果如何?”有人哀叹,“巡逻就是听和说?这不是开会、吃饭、贪污吗?”
“主管当局应该明白,良好的管理需要各种力量的共同参与和制衡,而不是单一力量的限制。”侯对说道。
众所周知,在西方大学,一个成熟的教授委员会和董事会制度可以有效地让校长从里到外负起责任。然而,在国内,相关制度远没有西方那样完备。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实现所谓“多种力量”的参与?
毕敦荣的观点与许多人不同:“许多人主张通过教授管理学校来对校长的权力进行内部监督。然而,在我看来,至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国内高校实现成熟的内部监督是不现实的。这与中国高等教育的总体环境有关,也与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有关。”他说,我们需要注意和加强的仍然是外部监督体系的建设,包括对教育当局的监督和对社会机构的监督。
侯补充说,内部和外部的监督应该是存在的,而在高校,一些大学校长已经在积极寻求压力,如利用微博等手段寻求学生层面的网上监督,而一些教师团体也可以发挥一定的监督力量,这可能不是强大的,但值得培养。
在他看来,与“谁来监督”相比,另一个问题实际上更重要,那就是“有什么意义”。
侯说,首先必须明确我们监督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果我们仍然把大量精力放在校长组织具体学术和教育活动的权力上,那么无论谁来监督,都不会有实质性的区别。职业校长需要权力和监督,但他们也需要空间。所有这些都需要在一个完善的制度框架内进行判断,一些大学目前正在制定的《大学章程》是朝着明确大学校长的职能和权力迈出的重要一步。”
《中国科学日报》(2012-09-12 B1《大学周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