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今数学家——徐光启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许多数学家。你对他们了解多少?让我们来看看关于他们的故事。
中国古今数学家——徐光启
徐光启(公元1562-1633年)出生于吴淞(今上海),原名胡璇。从万历末年开始,他一直在文担任学士(相当于宰相),经历了天启和崇祯两个朝代。他精通天文历法,是晚明历法变革的主要主持人。他对农学也有很多研究。他在前人各种农书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见解,撰写了著名的《农业全集》,全书60多卷,60多万字。明朝末年,满族统治阶级从东北关外发动了多次战争。徐光启多次写军务,在通州操练新兵,提倡使用西方大炮。他是一位热爱祖国的科学家。
在他作为一名官员加入北京之前,他在上海、广东、广西和其他地方教书。在此期间,他博览群书,并与一些在广东的传教士有过接触。他开始接触他们引进的西方文化。公元1600年,他在南京遇见了利玛窦。从那以后,他们在北京一起生活了很长时间,并且经常互相交流。他和利玛窦共同翻译了《几何原本》,并于1607年完成了前六卷。当时,徐光启想完成翻译,但利玛窦不想这样做。直到清末,李(1811-1882)才完成了《几何》最后九卷的翻译。
《几何原本》是中国第一部从拉丁文翻译过来的数学著作。翻译中没有可遵循的比较词汇。许多翻译的名字是在那个时候创造的。毫无疑问,这需要仔细的研究和艰苦的努力。这次翻译中的许多译本都非常恰当,不仅在我国使用至今,还影响了日本和朝鲜。例如点、线、直线、曲线、平行线、角、直角、锐角、钝角、三角形、四边形...这许多名词首先是由这个翻译决定的。只有少数被后人修改过,如徐光启所记的“等边三角形”。“比”后来被翻译成“比例”。“比例”被翻译成“合理的比例”等等。
《几何原本》有着严格的逻辑体系,其叙事方法与中国传统的《算术九章》完全不同。徐光启对“几何原本”与中国传统数学的区别有着清晰的认识。他也充分认识到几何的重要性,说“偷了一百年后,每个人都会成为习之”。
清朝康熙皇帝编辑《数学百科全书》时,《数学本质》(公元1723年)中有《几何原本》一书,但它是根据公元18世纪的法国几何教科书翻译的,这与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大不相同。
清末,几何在废除科举和开办学校后成为学校的必修科目之一。只有这样,徐光启所料的“大家和习之”的局面才出现。
上一篇:中国古今数学家——许宝騄
下一篇:中国古今数学家——吴学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