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抗战时期的郑午昌及海上画坛

科普小知识2022-05-12 23:00:41
...

  郑午昌,名昶,以字行,号弱龛。自1922年受聘于上海中华书局任史地编辑,继高野侯于1924年任美术部主任,至1952年患脑溢血在沪逝世,涉足上海美术界整整三十年。

  这三十年,作为传统文人画赖以生存的士大夫社会和经济基础,早已不复存在。海上国画家面临的问题是,传统绘画如何适应现代性,如何对具数千年历史的传统绘画加以定位,是摒弃传统“全盘西化”,还是固守传统,抵制西方影响,抑或以怎样的形式来改良或革新传统。这些自二十世纪初一直困扰着画界并一直为此有着激烈的论争。郑午昌的艺术生涯,无不与这一时代背景紧紧联系在一起。为纪念郑午昌先生诞辰120周年,《国画家的责任·郑午昌纪念展》正在上海笔墨博物馆举行。

  郑午昌在抗战中的行为更体现了其作为一个国画家的社会责任感。

  1939年4月,为唤起民众的民族自尊心,支援抗战,赈救灾民,郑午昌与刘海粟、吴湖帆、俞剑华、李健等书画家收藏家组织举办了“中国历代书画展览会”,门券所得,悉数交与上海医师公会,作为医药救济之用。郑午昌还撰文《历代书画展览会之意义与作用》,在《文汇报》上发表。文章指出:“神州陆沉,黄裔流离,而视为沦陷区域之上海遽有历代画展之举行……意义与作用迥非寻常……”“一角淞滨,繁华逾昔,幕燕釜鱼,托谁之庇?举目河山,烽烟方炽。效死将士,呻吟于疆场;失家老弱,转侧乎沟壑。以视吾人犹得苟延残喘,雅结古欢者,何啻地狱天堂之别。且彼效死者,固何为乎?失家者,固何罪乎?设身处地,同为覆巢之卵耳!倘能稍移日用酒肉之资,多购入场参观之券,使历代名贤精神遗产之余息,因得惠及战士与灾黎,以明我托庇于人偷安旦夕之淞滨同胞。”“画展之意义与作用,鄙见所及,不惴多言,甚愿都人士怵心世变,关怀国故,毋以偷安旦夕而自足,视前线垂死之战士与难民为无关休戚,毋以欣赏艺术为闲事,视先贤名迹之于国于民为无足重轻,相与共举,相与共勉,幸甚。”文章似宣言书,似号召书,抗日激情跃然纸上,以激昂的措辞唤起民众的爱国热情。

  他还组建“甲午同庚千龄会”,号召将抗日进行到底。1943年中秋,郑午昌与当时文化艺术界的著名人士孙伯绳、徐光济、汪亚尘、李祖夔、陆书臣、秦清曾、章君畴、汪士沂、张君谋、范烟桥、张旭人、周信芳、蔡声白、陆铭焘、席鸣九、陈少荪、吴湖帆、杨清磬、梅兰芳等二十人,相聚于沪上万寿山酒家,因为他们二十人都生于1894(甲午年),而甲午年恰是中华民族奇耻大辱,海战败于日寇的一年,眼下又遭国耻,国仇家恨一齐涌上心头。结“甲午同庚会”,饮千岁酒,嗣后又合影于肇家浜路魏家花园。在这次集会上,他们利用诗词、戏曲、书画等形式,抒发各自的怀抱,期望国运昌盛,渴求祖国解放。

  是年,他们都是五十岁,二十人年龄相加,正好一千岁,故又名“甲午同庚千龄会”,因都属马,亦称“千岁马会”。郑午昌生日最早,被推为马首,周信芳生日最迟,谑称其为“马尾”。“千龄会”名扬海内,远在重庆的国画家徐悲鸿闻讯,题“马首是瞻”四字,托人送给郑午昌,以示祝贺。为纪念这次盛会,经文艺界友人大力倡导,按“周穆王有八骏”的故事,请名画师为吴湖帆、梅兰芳、周信芳、汪亚尘、范烟桥、郑午昌、洪警铃、杨清磐八人绘《八骏图》。作者有熊松泉、赵敬予、戈湘岚、殷志湘、谢之光、谢碧月、陈英泉、徐韶九。由于此举意味深长,所以当时社会名流、书画家乃至*内一些爱国元老都踊跃题志作跋。千龄会的宗旨是不为日伪服务,梅兰芳蓄须明志,周信芳置个人安危不顾,公演《徽钦二帝》、《明末遗恨》,都体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为国人所崇敬,也使日伪不安和恼怒。

  郑午昌蛰居“孤岛”,借诗画寄托感时忧国的情绪,团结同仁,贞守民族气节。

  身居孤岛思念星散在各地的挚友们。当时钱瘦铁在东京狱中,陈小蝶在滇南,张大千在北平,何香凝在武汉……郑午昌作诗怀念他们,集为《九怀》,盼望友人相聚的光明之日。“艰危历尽一心孤,热泪知缘国事枯。何当绿杨村雪夜,倚炉为补岁寒图。”这是其中怀念在武汉致力于抗日救亡工作的何香凝的一首诗。

  郑午昌喜欢画水墨白菜,抗战期间,他针砭时弊,借“菜”抒情,画了不少白菜画,题了许多白菜诗,还开白菜画展览会。1939年5月的一天,郑午昌邀马公愚、王师子、孙雪泥、杨清磬、应野平诸书画家在家小叙,这些肝胆相照的朋友,恨透了日寇的残酷统治。席间,郑午昌出示一白扇面,当即画了棵水墨白菜,并题诗一首:“闸北成焦土,浦东长野花。千钱市一叶,老圃已无家。”接着书画家们都在这扇面上画菜题诗。不多时,这小小扇面上就留下了书画家们的六棵白菜和五首诗。

  这一棵棵白菜,一首首短诗,控诉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残酷统治,深深揭示了沦陷区人民的苦难生活,表达了画家心中的无限悲愤。

  郑午昌所作白菜画,题款诗句甚妙,针砭时弊,道清画理,颇受人们喜爱。如:“龙门身价重荒年,一菜贵于买肉钱。总觉得时非素愿,万家茅屋几家烟。”“满地烽烟草不春,有谁无食吊斯民。一片慈怀秋愈阔,寒家犹有素心人。”“一钱买数斤,一斤卖几千,菜价贵如此,相隔才半年。”这些诗反映了敌占区人民的疾苦,深受当时各界人士的青睐。

  为支援抗日,救赈抗灾,1944年郑午昌便在上海永安公司举办“郑午昌卖菜画展”,画价以画中的菜数论,一百幅展品一周内便销售一空。这个展览所得,悉数捐给赈灾单位。其实,郑午昌早在1931年以他的白菜画赈灾,是年10月上海筹募各省水灾急赈会妇女组虞淡涵、唐冠玉两女士,发起征集古今名人书画助赈展览会,假*路宁波同乡会四楼开幕,书画作品有张善孖之虎,张大千之端午景、萧俊贤之山水兰石、王师子之睡莲鱼鸟、谢公展之柳莲松菊、马万里之枇杷葡萄、郑曼青、马孟容之花卉,黄宾虹、吴湖帆、冯超然、贺天健、狄平子、楼辛壶、汪声远、李祖韩、李秋君之山水,谢玉岑之篆书等,均有独到之处。而郑午昌之水墨四尺立轴,画一菜一枯石,尤别具一格,画上自题为“霜青露白倍精神,水墨淋漓写得真。一纸要人输十石,不知谁肯恤沉沦。深秋时节忆田园,不写牡丹写菜根。富贵浮云人易老,如留清白与儿孙。”谢公展在画上戏题“食尽菜根”,而被传为美谈。  郑午昌,名昶,以字行,号弱龛。自1922年受聘于上海中华书局任史地编辑,继高野侯于1924年任美术部主任,至1952年患脑溢血在沪逝世,涉足上海美术界整整三十年。

  这三十年,作为传统文人画赖以生存的士大夫社会和经济基础,早已不复存在。海上国画家面临的问题是,传统绘画如何适应现代性,如何对具数千年历史的传统绘画加以定位,是摒弃传统“全盘西化”,还是固守传统,抵制西方影响,抑或以怎样的形式来改良或革新传统。这些自二十世纪初一直困扰着画界并一直为此有着激烈的论争。郑午昌的艺术生涯,无不与这一时代背景紧紧联系在一起。为纪念郑午昌先生诞辰120周年,《国画家的责任·郑午昌纪念展》正在上海笔墨博物馆举行。

  郑午昌在抗战中的行为更体现了其作为一个国画家的社会责任感。

  1939年4月,为唤起民众的民族自尊心,支援抗战,赈救灾民,郑午昌与刘海粟、吴湖帆、俞剑华、李健等书画家收藏家组织举办了“中国历代书画展览会”,门券所得,悉数交与上海医师公会,作为医药救济之用。郑午昌还撰文《历代书画展览会之意义与作用》,在《文汇报》上发表。文章指出:“神州陆沉,黄裔流离,而视为沦陷区域之上海遽有历代画展之举行……意义与作用迥非寻常……”“一角淞滨,繁华逾昔,幕燕釜鱼,托谁之庇?举目河山,烽烟方炽。效死将士,呻吟于疆场;失家老弱,转侧乎沟壑。以视吾人犹得苟延残喘,雅结古欢者,何啻地狱天堂之别。且彼效死者,固何为乎?失家者,固何罪乎?设身处地,同为覆巢之卵耳!倘能稍移日用酒肉之资,多购入场参观之券,使历代名贤精神遗产之余息,因得惠及战士与灾黎,以明我托庇于人偷安旦夕之淞滨同胞。”“画展之意义与作用,鄙见所及,不惴多言,甚愿都人士怵心世变,关怀国故,毋以偷安旦夕而自足,视前线垂死之战士与难民为无关休戚,毋以欣赏艺术为闲事,视先贤名迹之于国于民为无足重轻,相与共举,相与共勉,幸甚。”文章似宣言书,似号召书,抗日激情跃然纸上,以激昂的措辞唤起民众的爱国热情。

  他还组建“甲午同庚千龄会”,号召将抗日进行到底。1943年中秋,郑午昌与当时文化艺术界的著名人士孙伯绳、徐光济、汪亚尘、李祖夔、陆书臣、秦清曾、章君畴、汪士沂、张君谋、范烟桥、张旭人、周信芳、蔡声白、陆铭焘、席鸣九、陈少荪、吴湖帆、杨清磬、梅兰芳等二十人,相聚于沪上万寿山酒家,因为他们二十人都生于1894(甲午年),而甲午年恰是中华民族奇耻大辱,海战败于日寇的一年,眼下又遭国耻,国仇家恨一齐涌上心头。结“甲午同庚会”,饮千岁酒,嗣后又合影于肇家浜路魏家花园。在这次集会上,他们利用诗词、戏曲、书画等形式,抒发各自的怀抱,期望国运昌盛,渴求祖国解放。

  是年,他们都是五十岁,二十人年龄相加,正好一千岁,故又名“甲午同庚千龄会”,因都属马,亦称“千岁马会”。郑午昌生日最早,被推为马首,周信芳生日最迟,谑称其为“马尾”。“千龄会”名扬海内,远在重庆的国画家徐悲鸿闻讯,题“马首是瞻”四字,托人送给郑午昌,以示祝贺。为纪念这次盛会,经文艺界友人大力倡导,按“周穆王有八骏”的故事,请名画师为吴湖帆、梅兰芳、周信芳、汪亚尘、范烟桥、郑午昌、洪警铃、杨清磐八人绘《八骏图》。作者有熊松泉、赵敬予、戈湘岚、殷志湘、谢之光、谢碧月、陈英泉、徐韶九。由于此举意味深长,所以当时社会名流、书画家乃至*内一些爱国元老都踊跃题志作跋。千龄会的宗旨是不为日伪服务,梅兰芳蓄须明志,周信芳置个人安危不顾,公演《徽钦二帝》、《明末遗恨》,都体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为国人所崇敬,也使日伪不安和恼怒。

  郑午昌蛰居“孤岛”,借诗画寄托感时忧国的情绪,团结同仁,贞守民族气节。

  身居孤岛思念星散在各地的挚友们。当时钱瘦铁在东京狱中,陈小蝶在滇南,张大千在北平,何香凝在武汉……郑午昌作诗怀念他们,集为《九怀》,盼望友人相聚的光明之日。“艰危历尽一心孤,热泪知缘国事枯。何当绿杨村雪夜,倚炉为补岁寒图。”这是其中怀念在武汉致力于抗日救亡工作的何香凝的一首诗。

  郑午昌喜欢画水墨白菜,抗战期间,他针砭时弊,借“菜”抒情,画了不少白菜画,题了许多白菜诗,还开白菜画展览会。1939年5月的一天,郑午昌邀马公愚、王师子、孙雪泥、杨清磬、应野平诸书画家在家小叙,这些肝胆相照的朋友,恨透了日寇的残酷统治。席间,郑午昌出示一白扇面,当即画了棵水墨白菜,并题诗一首:“闸北成焦土,浦东长野花。千钱市一叶,老圃已无家。”接着书画家们都在这扇面上画菜题诗。不多时,这小小扇面上就留下了书画家们的六棵白菜和五首诗。

  这一棵棵白菜,一首首短诗,控诉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残酷统治,深深揭示了沦陷区人民的苦难生活,表达了画家心中的无限悲愤。

  郑午昌所作白菜画,题款诗句甚妙,针砭时弊,道清画理,颇受人们喜爱。如:“龙门身价重荒年,一菜贵于买肉钱。总觉得时非素愿,万家茅屋几家烟。”“满地烽烟草不春,有谁无食吊斯民。一片慈怀秋愈阔,寒家犹有素心人。”“一钱买数斤,一斤卖几千,菜价贵如此,相隔才半年。”这些诗反映了敌占区人民的疾苦,深受当时各界人士的青睐。

  为支援抗日,救赈抗灾,1944年郑午昌便在上海永安公司举办“郑午昌卖菜画展”,画价以画中的菜数论,一百幅展品一周内便销售一空。这个展览所得,悉数捐给赈灾单位。其实,郑午昌早在1931年以他的白菜画赈灾,是年10月上海筹募各省水灾急赈会妇女组虞淡涵、唐冠玉两女士,发起征集古今名人书画助赈展览会,假*路宁波同乡会四楼开幕,书画作品有张善孖之虎,张大千之端午景、萧俊贤之山水兰石、王师子之睡莲鱼鸟、谢公展之柳莲松菊、马万里之枇杷葡萄、郑曼青、马孟容之花卉,黄宾虹、吴湖帆、冯超然、贺天健、狄平子、楼辛壶、汪声远、李祖韩、李秋君之山水,谢玉岑之篆书等,均有独到之处。而郑午昌之水墨四尺立轴,画一菜一枯石,尤别具一格,画上自题为“霜青露白倍精神,水墨淋漓写得真。一纸要人输十石,不知谁肯恤沉沦。深秋时节忆田园,不写牡丹写菜根。富贵浮云人易老,如留清白与儿孙。”谢公展在画上戏题“食尽菜根”,而被传为美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