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如何避免再“看海”:专家纵论海绵城市建设
客人:
戴教授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张,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全国减灾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程晓涛
主持人:
本报记者秋月·陈晨
在过去的几天里,我国南部地区连续暴雨,造成武汉、湖北、南昌、江西等地严重内涝。国防办公室的统计数据显示,自2006年以来,每年有100多个城市被洪水淹没。城市内涝的原因是什么?海绵城市建设中如何解决内涝问题?
为什么城市总是“看海”
主持人:近年来,每逢汛期,我国许多城市都要轮流经历特殊的“雨”考验。当人们哀叹城市的脆弱时,他们也问为什么城市“年年治涝,年年治涝”?
程小涛:近年来,城市内涝频发,主要是因为城市在短时间内快速扩张。快速的城市化挤压了河流和湖泊,扰乱了水系统。一方面,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自然气候环境发生了变化,导致城市地区降雨的分布、强度和频率发生变化。另一方面,城市化后,表面变硬。在相同的降雨量下,地表径流大大增加,加剧了城市洪水的危害。此外,城市向外扩张后,城外的一些泄洪渠道变成了城市的内陆河,没有拓宽渠道的空间。
过去,城市最害怕的是来自外围河流的洪水,但现在绝大多数城市每年的洪水都是由暴雨和内涝造成的。“先地上后地下”的发展模式导致许多城市的排水系统达不到标准,同时还存在管理不善、老化和年久失修的问题。内涝防控体系不适应现代城市的发展需要。该市缺乏现代化的防涝体系,不仅是管网建设不足,还包括储存、滞留、分配、渗透和调整等综合措施,以及一系列法规和政策调整。
戴::长期以来,我国只注重城市建设,对水利建设缺乏重视和投入。甚至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人们填湖造田,修建河流和道路,减少了水域面积,严重破坏了水系的畅通,大大减少了蓄水空间。有些城市不是按照城市规划建造的,而是“随意”建造的。建设速度太快,导致城市没有按照系统建设的规律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因此,“报复”是自然实施的。
张: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我们对原有的水系、湖泊、湿地缺乏很好的控制和保护,造成了一旦有暴雨就无处可去的尴尬局面。从根本上说,城市内涝的原因在于城市发展或经济建设中“重地面、轻地下”的短视行为,以及未能妥善处理好城市建设与水系、湖泊、湿地保护的关系。许多地方*填湖造田。虽然它们增加了土地资源,但也破坏了水环境,减少了雨水的储存量。如果下大雨,就会发生洪水。
对治涝的大量投资在短期内不会有效。
主持人:我国许多城市都花了很多钱治理内涝,但效果不是很明显。据媒体报道,武汉已投资100多亿元建设海绵城市,但自初夏以来,由于持续降雨,武汉遭受了严重的内涝。
戴·:对治涝的大量投资不可能在短期内见效。武汉和南京的内涝问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最初,两个城市都有大面积的内湖和周边湖泊。城市湖泊的数量是全国最高的。然而,大面积的湖泊填筑导致了城市蓄水能力的下降,并影响了城市的排水能力。对于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尤其是河流沿岸的城市和沿海地区,利用地下排水系统排水是不够的。首先,要理顺城市内部与周边水系的关系,扩大周边河流湖泊的储存空间。此外,控制内涝需要时间。
张:2014年,住房和建设部最新发布的《室外排水设计标准》针对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大城市提出了相应的标准。然而,为了达到城市的防涝标准,排水管不能单独使用。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城市综合防涝体系,包括建设社区雨水源头控制系统、雨水管道系统、超标降雨响应系统和城市防洪系统。这一完整体系的建立不仅需要城市规划、水利和市政管理部门的合作,还需要各行业技术规范和标准的有效衔接。
程小涛:要建立一个完整的治涝体系,规划应分三个层次进行:一是流域规划,二是城市规划,三是社区规划。应根据当地情况进行不同层次的规划,解决不同的问题,探索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案。城市内涝防控体系的建设也涉及到新旧城区建设规划的不同问题。对于新的城市发展区,可以形成主干排水管网,以立法的形式推进“先地下后地上”的发展模式,并规定固有的排水流量不能因发展而增加。
建立一个完整的城市防涝体系需要风险评估和经济可行性比较。根据区域土地利用格局及其与河湖水系的关系,划分水土保持区、滞水区、滞水区和保护区。即使是保护区,也应根据其重要性制定不同的治涝标准。对于超过排水标准的积水,建筑物和社区需要采取自我保护措施。
城市如何告别“每雨都涝”
主持人:目前,“海绵城市”的概念正在进入中国城市治涝的视野。所谓“海绵城市”是指通过一系列城市设施的建设和合理规划,城市像海绵一样,吸收、过滤、收集和储存雨水,以便合理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如何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张:海绵城市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不仅包括城市中的江河湖泊、湿地,还包括大流域的洪涝地区。此外,还有绿色屋顶、雨水花园、透水铺面等。在住宅区建设中。如果按照这一广义概念,控制好流域的洪泛区和蓄滞洪区,保护好城市的河湖湿地和水系,合理安排城市建设用地,将对缓解城市内涝起到巨大作用。
海绵城市不是短期目标。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加强对现有湖泊水系的保护。通过划定洪泛区、蓄滞洪区、河湖湿地保护蓝线和城市生态红线,可以更好地处理水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最终实现海绵城市的建设目标。
戴:建设海绵城市,首先要精心疏通城市内外的水系,形成完整的水系。例如,可以通过修建水闸和增加排水泵来调节水位,甚至可以在降雨前将城市河道或城市周围的水提前排掉,这样就为城市排水预留了足够的蓄水空间,以备暴雨时使用。通过建设海绵城市,控制雨水径流,恢复水生态,改善水环境,节约水资源是解决城市内涝的根本途径。建设海绵城市必须因地制宜。一种方法是考虑地下空间的发展。例如,上海是一个地下水位很高的城市,可以结合*绿地和地下车库的建设来设计和建设地下水库。还有一种山城,地势坡度很大,一出水就容易造成山体滑坡。这些城市应该更多地考虑径流,让水流向低洼地区储存或直接排入河流。
上一篇:节节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