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刘东生院士铜像落成典礼在国科大雁栖湖校区举行

科普小知识2022-07-20 11:43:06
...

刘东生院士铜像落成典礼在国科大雁栖湖校区举行

刘东升院士铜像揭幕

刘东生院士铜像落成典礼在国科大雁栖湖校区举行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刘东生讲座

刘东生院士铜像落成典礼在国科大雁栖湖校区举行

刘东升在南极

3月6日上午,中国科学院院士、黄土研究之父刘东生铜像落成仪式在中国科学院雁栖湖校区东校区举行。**副书记、国家科技大学副校长高瑞祥;**书记、古人类学研究所副所长苗建明;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科技大学地球科学研究所教授史耀林;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嘉琦;刘强,刘东升之子,中国海洋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原研究生院)地理系1993级校友代表柴出席了仪式,并由国家科学技术大学地球科学研究所所长朱日祥主持。

2017年是刘东升诞辰100周年,3月6日是刘东升逝世9周年。仪式正式开始前,所有在场的师生为刘东升默哀一分钟。后来,朱日祥首先介绍了刘东升的生活经历和铜像的制作过程。自2015年12月以来,筹备工作历时一年多,从收到中国科学院原位研究所1993级研究生的《关于向刘东生先生捐赠雕塑的建议书》,到征集建议书、筹集资金、确定铜像的位置。为了表达校友对刘东生先生的怀念,1993年校友发起了这次捐赠活动,得到了积极的响应。

谈到刘东升的地球科学研究生涯,朱日祥高度评价了刘东升一生对世界黄土事业的贡献:“刘先生是一个有民族感情的人。只要国家需要他,他就会流血。”他创立的黄土“新风论”平息了多年来关于黄土成因的争论。他的开创性研究跨越了许多领域,不仅启发了他的同行,也影响了整整一代年轻的研究人员。作为较早当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最高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近30年(1978-2006年)的教学中,他教授了3000多名研究生课程,如“第四纪地质学”、“现代第四纪地质学与环境”和“环境与文明”,课时为2500小时。他的学生中有5人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包括国家科学技术大学丁中立院长、国家科学技术大学郭副院长、地质地球研究所所长、朱日祥院士和安志胜院士。刘东升的美德典范将永远是后代的楷模。他对科学的探索和追求将永远激励年轻人为和平时期的危险做好准备,并敢于挑战,以便继续前进。

高瑞祥在讲话中指出,自1978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立以来,刘东生教授中国科学院地学专业30年,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在课程中从未缺课。刘东升的精神和事业是学术界和国立科技大学的宝贵财富。

刘强,刘东升的儿子,现任中国海洋大学教授。他从青岛来参加铜像的落成典礼。与老师和同学分享父*常生活的小故事。给他印象最深的是他的父亲,他已经很老了,仍然坚持站在讲台上为他的学生讲课。学生们陪伴着他,学生们陪伴着他,年复一年,一代又一代。陪同他的学生中,有些成了教授,有些成了学者。刘强在中国海洋大学教书时,遇到了一些来自国家科技大学的学生。当他们回忆起刘东升教授的课时,虽然具体的时间和地点已经有些模糊,但那些感人的细节仍然记忆犹新。

史耀林说,在他看来,刘先生不仅是一位关心学生发展的教师,更是一位从战略高度来看具有战略眼光的科学家。由刘老师组织的研究生院教学团队具有跨学科意识和最先进的科技发展战略,能够引领学科发展方向。

回想起当年师生之间的友谊,刘嘉琦的眼里充满了泪水。他亲切地说:“自从1982年我成为刘先生的博士生以来,我就一直关注着他。刘先生,谢谢你训练我。有一天我会成为一名教师,而我的余生将成为一名父亲。刘先生是我学术生涯中真正的父亲。没有刘先生,我就不会有今天。”作为地质学大师,刘东升已经奋斗了很长时间。我已经去过青藏高原很多次了,80岁了,我仍然坚持要走出野外。1984年,开始为刘老师当助教。后来,他成为了国立科技大学的一名教师。在每次讲座中,刘嘉琦都会向同学们讲述黄土研究之父刘东升先生的故事,让科技大学的同学们不会忘记学科发展的鼻祖,也希望同学们能够发扬刘东升的精神,不怕困难,勇于克服科研中的每一个挑战。

柴五在发言中提到,虽然他没有参加刘东生的课,但通过刘东生写的一本书,他对刘东生有了更多的了解。刘东升在他心目中是一个老师的形象。他是一个为国家科技大学奉献一生的教师形象。他有体温和感觉。在谈到铜像的竣工时,他说:“校友捐赠是判断一所大学是否达到一流国际标准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通过校友礼物感谢老师和母校。我们不是在取得成就,而是在树立榜样。”

资源与环境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王晶在致辞中提出,2013年资源与环境学院校友会成立时,93级校友在国家科技大学玉泉路校区再次相聚,并参观了当时正在建设的雁栖湖新校区。从那以后,93级校友柴武等人一直非常重视母校的发展。他们想为雁栖湖校园的发展做出贡献并留下足迹。今天刘东升铜像的落成,标志着国立科技大学新校区校友首次捐赠了这位大师的铜像。它不仅反映了学生们对刘东升的怀念和尊重,也反映了校友们对母校深厚的爱、依恋和期待。这是一份包含温度的礼物,承载着国立科技大学校友的美好祝愿和美好愿景。

原国家科技大学副校长在讲话中说,刘院士一直对国家科技大学的发展很感兴趣。他说:“国立科技大学人文学院科技考古系成立时,刘院士应邀出席并担任科技考古系学术委员。刘院士多次访问学院,并多次作为特邀演讲人参加“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他对科学技术考古系的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刘是该系的大师、知识的创造者和知识的传播者。在人民大会堂小礼堂举行的“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挤满了人。这座铜像的建成,是我们对刘院士科学精神的继承,也是我们校园文化的繁荣。让我们永远记住主人。”

铜像落成仪式结束时,刘东升的几名校友和国家科技大学的老师们纷纷发言,表达了对刘东升的怀念之情。国家科技大学招生办的蔡老师是刘东升小时候的邻居。面对铜像,她哽咽着说:“刘叔叔,我想你。”只是简单的一句话,却让在场的每个人都湿了眼睛。国家科技大学土地学院退休老教师林秋燕再次带领我们回到刘东升站在讲台上讲课的场景,他觉得刘东升教授3000多名学生的成绩在学科领域是无与伦比的。

中国矿业大学的毕教授在纪念刘娇寿时说:“我是一名来自西北的学生。每次刘老师在课堂上提到黄土,我都觉得很亲切。刘先生积累了多年的知识,他在课堂上教的不仅仅是课本上的内容。刘灿的英语板书写得也很流利,复杂的专业词汇总是可以脱口而出,这样新入学的学生就可以建立起学好专业英语的斗志。他知识渊博。他不需要一遍又一遍地阅读课堂讲稿,而且他会大量引用。他一次就做完了。他从第一节课开始就尊敬刘先生。”

93级研究生代表周小全,虽然与刘教寿没有什么直接联系,但被刘教寿的博士生亲切地称为“老人”。“‘这位老人已经80岁了,还在野外奔跑。他也擅长英语。”他这样描述刘的娇声。周小泉在演讲中提到,作为国立科技大学官方微信的追随者,他经常从微信的推送内容中了解学校的发展现状,分享学校的一些进展。

95级研究生李丽凤参加了中国科学院孙红烈院士领导的青藏高原研究项目和青藏高原研究会年会。他有幸多次听取了刘东升的学术报告和对青藏高原研究的一些评论。刘东升不仅具有战略上的学术优势,而且虚心听取年轻人的新研究进展,虚心提出一些建议,鼓励年轻人探索和创新。他说,虽然自2008年抵达瑞士后就没见过王,但他的声音、外貌和笑容依然清晰可见。

国立科技大学坚持“科教一体”的办学理念,倡导在高水平科研中为社会培养优秀的科研人才和各级各类应用型人才。作为国立科技大学的第一尊铜像,刘东升的铜像不仅为美丽的校园增添了独特的文化景观,也使校园更加优雅。在回忆老一辈科学家的人格魅力和学术成就时,我们不禁要想一想这些时代。我们赞美我们的圣贤,反思我们自己。我们坚持不懈,求真务实,做出了与时俱进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