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包为民院士:人才培养是航天事业首要战略

科普小知识2022-07-21 13:40:48
...

包为民院士:人才培养是航天事业首要战略

包为民

■倪思杰,本报实习生

17万名宇航员、两院32名院士、450多名模型指挥官和首席设计师、9000多名高级工程师、3000多名研究人员和2000多名*特别补贴获得者...一系列数据显示,中国航天产业已经聚集了大量优秀人才。不仅如此,这些杰出的人才还组成了中国最年轻的科研团队。

作为中国航天领域最年轻的院士,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员会主任包为民日前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从目前情况看,中国航天人才队伍正处于全盛时期,载人航天队伍的平均年龄约为34岁。在研究方面,我们的主要力量是80年代,75%在35岁以下。首席设计师主要是“60后”和“70后”。这种年龄结构非常适合航天工业的持续创新发展。”

今年的*工作报告指出,培养和造就青年人才对于国家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在包为民看来,人才战略是中国从太空大国向太空强国转变过程中的第一战略。

他说,三大特色、五大类型人才是当前培养年轻航天人才的主要途径。“老一代宇航员愿意当*,主动放弃自己的位置。领导者敢于承担责任,善于搭建舞台。根据个人优势和材料应用,这是培养年轻航天人才的三大特点。”

为了让每个航天人都有一条成功之路,包为民将航天科研人才分为五类:“人人”、“指挥”、“将军”、“全面”和“专业人员”。

“‘人人’都是院士、国家专家;蔡帅是一个能掌控整个项目的大师“将才”是这一领域的领导者;全能人才是综合型人才。”“专业人士”是专业领域的专业人士包为民说。

"此外,太空人员的训练还有另一个重要的方面,那就是太空精神."包为民表示,“认真、周到、细致、可靠、安全”的16字方针和“两弹一星”精神已经成为年轻航天人才的精神财富。

羡慕是俄罗斯航天人员对中国航天人才梯队和发展模式最直观的感受。“在交流中,俄罗斯科学家普遍反映,他们羡慕中国的航天工业。”包为民告诉记者,“他们觉得自己年纪大了,任务少了,人才流失严重。他们认为中国的航天工业会有接班人。”

然而,前进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基础科研人员薪酬低已成为航天人才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前一段时间,有一种情况是,学历太高的人不愿意在一线工作,因为一线工作压力大,工资低。”包为民表示,目前,太空研究经费中的人员开支比例一般为6%,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此外,国家为航天企业设定了总工资限额。随着科研人员的增加,和尚越来越多,粥越来越少是不可避免的。

“几年前,我们无法从清华、北京大学和北航这样的学校招生。优秀人才的第一选择是出国,第二选择是去外企,第三选择是去*。最终,真的没有办法选择太空机构。”包为民认为,资金比例和工资总额这两个障碍确实限制了吸收空间领域人才的能力。

“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加大了对航天工业的宣传力度,这给了航天研究人员一种荣誉感,但仅仅凭借荣誉来吸引人才并不是一个长期的解决方案。我们要在精神和物质上更加重视一线科技人才,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为国家航天事业做出更大贡献。”包为民说。

中国科学新闻(2013-04-02,第一版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