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我国基础研究在世界科学论坛话语权逐年提高

科普小知识2022-07-21 15:52:46
...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中微子振荡,多功能干细胞的诱导...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高水平的成就。基础研究既昂贵又费时,许多成果不能立即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但它是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风向标。改革开放35年来,中国基础研究水平显著提高,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整体科研水平的巨大进步。

科技部部长万钢指出,经过多年的积累,中国的科学技术已经从一个追随者逐渐转变为一个追随者,并在一些领域成为领导者。作为基础研究成果的标志性指标,SCI收录的中国科技论文数量快速增长,连续四年位居世界第二,引用率也显著提高。一些重要的基础科学研究成果引起了国际科技界的极大关注,中国在世界科学论坛上的发言权逐年提高。

据报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研究科学技术计划和管理不断调整和完善,基本适应了不同阶段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体现了不同时期发展和改革的重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先后成立,攀登计划组织实施,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简称973计划),重大科技研究计划,重大基础研究项目等。形成了*探索与国家目标相结合的基础研究规划布局,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本身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中国的基础研究学科体系越来越完备。新学科和交叉学科越来越受到重视,形成了更加合理、多层次的科研和学科布局。物理学、数学、信息、生命和其他学科领域的跨学科研究获得了更多的资助。各学科的整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一些学科已经进入世界前列。

在注重学科布局的同时,也注重基础科研设施的建设。**的财政投入显著增加。自然科学基金会和973计划的资金增长迅速。2012年,中国基础研究投资达到498.8亿元,过去五年年均增长22.6%。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重大科学项目等基础研究和创新基地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国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公益研究的骨干基地,在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任何科学研究成果的取得都离不开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研究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它不仅培养和造就了一批领军人才和优秀团队,而且注重吸引海外高层次创新人才,形成了一支规模适中、创新能力强的基础研究团队。

基础研究水平的提高也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引领作用。中国载人航天、青藏铁路、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的巨大成功,离不开长期积累的基础研究和多学科的综合交叉。材料科学、信息科学和制造科学领域的前瞻性基础研究成果推动了中国传统产业的升级和高新技术及新兴产业的发展。能源科学、农业科学、生命科学和环境科学的深入研究,以及对深海、深海和深空的深入认识,为解决制约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粮食安全、气候变化、资源短缺和生态脆弱等瓶颈问题奠定了重要的科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