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史上第一个举报箱长啥样?
在现代社会,设立举报箱是一项措施,它为便利和鼓励群众打击腐败、腐败、贿赂、渎职和腐败等不利于国家发展和长期稳定的各种官方犯罪开辟了广泛的渠道。你曾经质疑过古代报告箱的存在吗?事实上,它确实存在,并且有着悠久的历史。
网络图
现在当我们在街上行走时,我们可以看到指示方向的路标。它的前身是我国早期的报箱,但它并不完全是一个“盒子”,而是一个“木柱”。早在尧舜时代,人们就在交通要道上竖起木柱作为识别道路的标志。他们用木柱来写意见,向统治者提出意见或表达诉求。"*存在缺陷,人们必须向木材学习."因此,这种路标也被称为“诽谤之木”。当时,“诽谤”并不是指诽谤、诬告或陷害,而是指“因疏忽而受责备,讨论是非”。
这种“诽谤木”一直存在到金代,但被称为“看木”。所谓的观察木首先是一个路标,然后在柱子上安装一个十字板。十字板用于保存记录,也可用于报告。如果你想举报一个官员,没有人会在半夜搭一个*,然后把*上的东西刻在手表木头的横板上。
瑶庙黑话木(凤凰网史)
“诽谤木”是报箱的雏形,而战国时期的“覆竹”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个设立的“报箱”。魏主帮助建立了检举制度,揭露罪犯,惩治贪官污吏。他还在一条人们很少去的偏僻的街道“僻静的小巷”里搭了一个“避风竹”。
所谓的“竹棚”可能是一片竹子或一个竹筒状的陶器,大约一英尺长,上面有一个大约三英寸见方的小开口,这样检察官就可以把带有披露内容的竹简插入竹筒。它必须被放置在一个“隐蔽的小巷”里,以保护告密者和避免报复,类似于现代匿名举报。
汉朝时,赵广汉任颍川太守,他受小猪储蓄罐的启发,做了一个瓶子形状的“管子”,上面有一个小洞,没有出路。它在“获得一封信并删除其主要名称”(保护告密者)中发挥了作用。“线轴”制作完成后,在全国各地悬挂和张贴通知,鼓励人们提交信件和报告,并确保保密性。
当我们前面谈到的“看木”传到南北朝时,梁武帝·萧炎觉得告密者半夜爬*在上面刻字不方便,于是他在诽谤性的木头旁边装了一个木箱,叫做“诽谤性的木头信”,里面可以放上老百姓的举报信和意见,然后交给一个专门的人处理和报道。
从战国时期的李悝到汉代的赵广汉,再到南北朝时期的梁武帝,举报箱从偏僻的角落走上大街小巷和市中心的大门,成为人们举报违法行为的重要途径。唐朝武则天*后,在皇宫里建了一个“铜坛子”。它是唐代宫廷中流行的报箱,也是古代报箱发展的高峰。
武则天肖像(封面新闻)
“铜罐”是一个四面都有门的方形铜盒子。这些门在颜色、名称和功能上都不同。根据武则天的意愿,这个青铜花瓶位于宫的东、西、南、北四个对称的方向,以取“四德和魏阳”之意。为了管理报箱,武则天还成立了一个名为“史昭元”的特殊组织。
在古代,报道不仅是一项公民权利,也是一项法律义务。根据唐朝的法律,如果发现同谋者和叛徒而不报告,严重的可能被判处死刑,轻微的可能被流放。对于盗窃和谋杀等普通犯罪,或者邻居犯下的罪行,上级也会受到相应的惩罚。
下一篇:992年极光照亮夜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