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数量大精英少 顶尖人才流失严重存隐忧
在今年的归国留学生部际联席会议上,一批数字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改革开放以来,回国留学生总数已达109万人,其中近80万人是在过去五年中回国的,是过去30年的近三倍。
这些数字背后隐藏着担忧。
虽然回返者的人数在稳步上升,但我们仍然需要冷静地思考这些数字没有反映的问题。归国人员的学历、知识结构和科研能力的比例是否同样令人满意?这是我们应该更加注意的。
根据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发布的《万名归国留学生就业报告》(2012年),目前回国就业的学位比例为:博士:硕士:学士= 1: 8: 1。他们出国留学的平均时间为1.9年,其中,出国留学的毕业生和回国人员出国留学的时间为1.5年,攻读博士学位的时间为3.8年。大约一半在国外学习并返回中国就业的人是在国外攻读一年制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然而,获得博士学位并具有相应研究或其他工作经验的高水平留学生的回报率仍处于较低水平。*人才协调小组办公室主任也指出:“中国是世界上顶尖人才流失最多的国家,科学和工程领域的平均保留率为87%。”也就是说,海归中高层次创新人才的比例很低,人才结构不合理。
去精英主义不是低端的
虽然回返者的人数和比例总体上在增加,但这不能掩盖一个严峻的事实:人数多并不意味着质量好,回返者的实际能力参差不齐。只有正视这一现象,我们才能避免对最大回报流过于乐观。
目前,一种流行的观点是,回归者已经意识到“去精英化”的过程。大多数回返者没有超能力,也不需要对回返者抱有很高的期望。回归者不再是过去的他们了。它们不再是“稀有物种”。一些归国人员的竞争力甚至不如国内毕业生。这确实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现象是合理的或有益的。
回归者的去精英化不应该降低到整体的低端。*和企业为海归制定的扶持政策和措施不是“免费午餐”,不是所有拥有海归称号的人都能享受的。国际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竞争。中国现阶段的当务之急是增加科学与工程领域高层次创新人才回国的比例。只有这样,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才能真正提高。海归人数众多,高端海归比例不合理,所以无论海归的流入量有多大,人才的水平都是不合理的。
增加高端人才回流中国的比例迫在眉睫。
专家指出,高端人才回报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外科研条件更好,更容易取得科研成果。学术环境和制度等诸多因素也起着很大的作用。许多致力于科学研究的高端留学生更喜欢国外开放而严谨的学术环境。中国的一些学术造假丑闻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他们回国的热情。此外,学术与行政分离的运行机制也是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普遍存在的问题,导致一些制度对想专注于学术工作的人才的限制,学术*受到限制,容易因行政事务和程序而损失大量精力。因此,为高端海外人才回国创造条件是现阶段我国人才引进战略的重中之重。(原标题为“海外归国人才多层冷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