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对抗耐药致病菌 中国科学家在行动

科普小知识2022-07-22 13:10:51
...

日前,中国科学院“中国病原菌耐药性现状及对策”咨询评估项目正式启动。对于普通大众来说,“病原菌的抗生素耐药性”可能有些模糊,但最极端的情况是许多人所熟悉的——“超级细菌”。中国科学院院士、项目负责人之一高福指出:“这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中国科学家应该做出贡献。我们将开展我国细菌耐药性发展趋势和机制的研究,推动新型抗感染药物和疫苗的研发,并提出对策。”

“超级细菌”会出现吗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员朱·认为,“超级细菌”的概率不是很高。“我仍然乐观。我个人认为,携带各种耐药基因的“超级细菌”的出现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不太可能在大范围内发生。”

朱解释说,并不是所有的细菌都是致病菌,耐药基因向致病菌的传播需要一定的条件。同时,如果病原菌携带多个基因,它们自身的繁殖难度也会相应增加,“病原菌不会给自己“增加太多负担”

然而,病原菌的抗生素耐药性仍然是人类发展的严峻考验。据估计,到2050年,每年因微生物耐药性导致的死亡人数将超过1000万,这将超过癌症死亡人数,并导致全球经济损失超过100万亿美元。非洲和亚洲将受到最严重的打击。

中国的形势不容乐观。高福介绍,中国细菌耐药性监测网(CHINET)的数据显示,中国细菌总体耐药性严重,耐药水平较高。现有的多药耐药性尚未解决,新的多药耐药性细菌仍在出现。

危险来自哪里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冯杰是“细菌耐药机制研究小组”的组长。她说:“我们都理解生物进化中的自然选择原则。细菌的耐药性是自然选择下进化的最典型的例子。当细菌面临生存选择被抗生素“消灭”的压力时,耐药性是不可避免的结果。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将能够理解耐药性的根本原因。”

最直接的原因之一是临床抗生素的使用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控制。冯杰说:“近年来,我国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一些致病菌的耐药率没有明显上升,有的甚至呈下降趋势。”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马璐燕从事生物膜研究。她和她的同事发现,尽管许多微生物没有抗药性基因,但它们喜欢形成群体——生物膜。“形成菌落的微生物分泌大量胞外物质,导致抗生素无法到达菌落的核心。这也是一种耐药方式。”马鲁彦说:“仍有一些细菌,在某些情况下,细胞根本不生长,处于休眠状态,导致抗生素找不到它们的目标,即它们对抗生素不敏感。这也是一种抗药性。”

在采访中,许多科学家强调,为了控制耐药菌的问题,必须严格控制抗生素在畜牧业中的使用。虽然这些抗生素可能无法被人体接触和吸收,“但这些抗生素肯定会被释放到自然环境中。如果在诸如河流、水、土壤、空气等自然环境中普遍发现各种抗生素。,多药耐药细菌的风险必然会增加。”冯杰说。

中国正在努力防止事故发生。

近年来,这个问题在国家一级得到了重视。据高福介绍,2016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了《全国遏制细菌耐药性行动计划(2016-2020)》,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一系列行动目标,包括“力争开发和销售1-2种全新抗菌药物、5-10种新诊断仪器和试剂”、“基本实现零售药店处方销售抗菌药物比例的全覆盖”2017年,原农业部还发布了《遏制动物源性细菌耐药性国家行动计划(2017-2020)》,提议到2020年“促进兽用抗菌药物的标准化使用”。各省(区、市)根据兽药处方销售兽用抗菌药物的比例达到50%”等目标。

朱认为,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在微观层面上突破基础研究,需要在宏观层面上协调国家有关行政部门。中国科学院设立了这个咨询项目,希望从各方收集智慧,为决策提供科学支持。

就基础研究而言,科学家需要更多地了解耐药性的传播机制和发展路径,以便从根本上控制细菌耐药性的发展,尽快实现研究成果的产业化和应用。在这方面,中国科学家取得了一些成就。马鲁彦的研究小组正在寻找一种不允许细菌“聚集”的酶,并发现了一种防止绿脓杆菌群集的酶。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常见的病原菌,也是一种易产生耐药性的细菌。"这种酶可以降解绿脓杆菌的胞外物质,防止其聚集."马鲁彦说:“我们希望找到更多的酶,可以与现有的抗生素结合使用,以提高抗生素的效率。”

冯杰的团队正与微生物研究所的杜团队合作,开发“抗药性基因快速检测仪器”的原型。冯杰说,抗生素的临床使用主要取决于医生的经验。一种药物不能换成另一种。通常,不会对非危重患者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因为药物敏感性试验需要很长时间,需要2-4天。她说:“我们目前正在开发的仪器能够快速检测出致病细菌的类型及其携带的耐药基因,并将检测时间缩短至6至8小时。”

防止抗生素滥用是一个管理问题。朱说:“在临床和畜牧业中不使用抗生素是不现实的。那么,管理和控制抗生素使用的程度如何?例如,完全禁止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是否现实?全面禁止之后,我们需要采取什么措施来监测和控制动物疾病的发生?中国科学院分院发起这个项目的目的之一是回答管理中的“黄金分割”在哪里的问题。因此,我们的团队包括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家、临床医生和从事畜牧业的专家。”

高福说:“细菌耐药性最终影响人类健康,但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因素及其后果超出了健康领域。迫切需要加强多部门和多领域的协调规划和联合应对。希望通过这一为期两年的项目,我们能够形成一份关于中国病原菌耐药性现状及其应对策略的报告,并提交给国家相关部门,为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前沿布局和战略规划的决策和咨询提供参考,为人类福祉做出贡献。”

(记者齐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