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未能转化 冰箱里的科技成果如何解冻
许多年后,赵*仍然怀念他的“植物调节器”。这种用于增加作物产量的营养液是他在大学教书时的一项工作发明,因为没有合适的买主,而且保存在实验室里。
当赵*还是南开大学化学研究所的老师时,他仍然有许多发明。不幸的是,这些发明最终都没有走出实验室进入市场。
到目前为止,我国科技人员总数已达3000万人,从事科技研发的人数达106万人,居世界第一和第二位。每年至少发表3万项科技成果和7万项专利成果。
遗憾的是,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10%,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这相当于说,我们用数万亿美元换来的90%的研发成果要么“冷冻在冰箱里”,要么“锁在实验室里”。
为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去年修订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规定:“对科技成果转化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奖励比例不得低于50%,个人或与他人合作取得的经营利润比例不得低于5%。”
然而,这项法律已经生效三个多月了,但是研究人员没有任何感觉。科技成果与市场不匹配,项目在早期无法对接……这仍然是科研人员最大的困惑。
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低。
因为科技成果很难转化,赵*在发明之前就走出了实验室。1998年,他选择在化学领域创业,现在是天津一家日化产品公司的董事长。作为一名教授,他没有离开他以前的工作,仍然喜欢呆在公司的实验室里。不同的是,他的发明现在可以应用于生产。
赵*发现,R&D在企业中更有针对性,项目的出发点是满足客户需求。过去,实验室经常停留在实验阶段,这使得更加精确变得困难,而“半成品”结果却无法打动企业。
尽管创业多年,赵*仍是该校的教授。企业和学校之间一直有科研合作,但赵*没有从学校获得专利技术。他认为,除了担心发明所有权“不明确”之外,学校的许多科研项目往往没有应用价值,而企业的科研人员更了解市场需求。
“因为高校的科研项目还不够成熟,高校最多只能制作一个样机,但样机必须转化为产品,产品必须转化为商品。将样品转化为产品超出了高校的能力。”上海交通大学先进工业技术研究所所长刘焰刚说。
最近,刘焰刚发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订后,仍有许多领域需要配套和完善。当法律实施细则需要匹配时,有一个前提不能忽视。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项目必须贴近市场。
“过去的项目是由科技部和其他部门牵头的。研究人员可能不是来自行业,也可能不了解市场。在未来,市场应该优先考虑,研究人员不应该闭门工作。他们必须知道市场需要什么。”刘焰刚指出,一是实验室项目“不满足市场需求”,二是学校单一的评价体系制约了教师的积极性。
在大学期间,赵*经历了一段“两个门口”的时期。“拥有专利是没有用的。最好发送更多的SCI文章。”赵*回忆说,最初的发明偏向于工业应用,并且在评估专业职称时受到影响。学校的评价标准更重视论文。即使专利更好,但论文的影响力不够,它也会影响标题的选择。
"学校对教师的评估仍然以教学和科学研究为主。"北京一所大学的管理人员告诉记者,这也是这个国家在科学研究上取得很大成就的原因,但是真正有实用价值的却很少。
另一方面,偏离实际需要的科研发明不受企业青睐。“真正的结果市场自然会有需求,会有大量资金追逐着跑;如果它只是老师闭门造车的东西,它在市场上肯定会有问题。如果科技成果不能进入市场,那就是虚假的成果。”
天津一所重点大学的相关人员也有同样的感受。他告诉记者,以需求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可以提高转化效率。科研成果的转化可以通过合作或委托研发合同进行。例如,许多学院和大学现在都建立了研究机构,与地方*合作探索生产、学习和研究的模式。
由于目前的科研项目大多是计划型的,所以没有必要考虑它们能否转化为生产力。然而,从事研究项目的研究人员很少有市场头脑,企业很难参与项目决策,这是研究项目与市场匹配度低的根本原因。
企业如何与科研人员沟通
对于有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也是企业的一个“坎”。
科研机构和大学的许多教师反映,有许多平台可以连接企业和大学,如各种学校的技术转让办公室和工业技术研究所……但问题是,企业和学校往往“独立工作”:大学站在大学一边,而企业站在企业一边。
大学教师的期望和企业的认可往往不匹配。老师认为科研成果是件好事,但企业不一定这么认为。将技术转化为商品需要更多的努力。有时甚至是“老师一开口就吓跑了企业”。没有做媒的市场平台。
刘焰刚表示,与科研机构相比,中介公司了解市场前景。与企业相比,他们也懂得技术。然而,不幸的是,提供支持和帮助的平台相对较少。
为了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一些研究机构和大学开始在内部建立转化平台。
刘焰刚先进工业技术研究所承担了这一角色。学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处置由他的部门负责。
自2008年以来,国家科研经费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但许多大学的成果被锁在实验室里,没有转化为生产力。为了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上海交通大学于2009年成立了先进工业技术研究所。
根据这一过程,如果一个企业想要与一个大学教师合作,它需要首先与教师本人就具体的转让方法进行谈判。如果是转让和授权,就需要发明专利的老师和所在的部门和企业来制定计划。先进工业技术研究所将代表学校进行审计。如果涉及到更复杂的技术,整个过程将由研究所来操作。
由于缺乏既懂技术又懂市场的第三方服务平台,企业和研究人员通常不会在同一个渠道上交流。
例如,当双方讨论一项技术时,研究人员使用论文和实验参数来讲述故事,而企业家根本无法理解这项新技术的“秘密”。研究人员根本无法“赶上”投入产出比、回报率、市场优势以及企业经营者关心的其他问题。
为了弥合这一差距,科研机构和大学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
天津一所重点大学的管理人员以他们学校的科技转移中心为例。每所学校都有一个科技转移机构,但该机构的大多数工作人员都是学校的教师,都是商界的门外汉。
为了培养精通商务谈判技巧的人才,该校科技转移中心从社会上聘请了一批市场经纪人。经纪人更了解如何与企业谈判。因为招聘的基本原则是“懂技术、懂法律、懂业务的综合型人才”。
“因为物理和化学研究所更注重应用,它比其他研究所更需要与企业联系。为了提高转换效率,物理和化学研究所设立了一个工业规划部门。”据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工业计划部项目经理肖楠介绍,虽然中国科学院下属100多个研究所都设有科技转化办公室,但理化技术研究所却单独设立了科技成果转化部门。
为了让科研人员了解企业的语言,物理化学研究所组织了一批科研人员到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学习工商管理硕士,学习企业人员的思维方式和相关知识。
然而,这些尝试是零星的。市场对新技术和新工艺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单靠企业和大学无法满足所有的市场需求。市场上的资源对接平台亟待完善。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知识产权与科技法律研究室主任宋鹤发去年9月写道,中国尚未建立起以专利池或专利组合为主要业务的企业。修订后的《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法》是个体户和小作坊的管理模式,不利于以专利池或专利组合为主体的企业的建立和发展,也不利于现有难以生存的技术中介机构的改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宋鹤发认为,应尽快研究制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实施细则》。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人才队伍和能力建设。科技型大学和科研机构应建立内部技术转让机构或外部技术转让公司,具有技术转让、知识产权管理和投资功能。推动中介机构转型,支持以技术标准为依托、以专利池或专利组合为主要业务的企业建立和发展。(原题:90%未转化的企业难以参与冰箱科技成果的解冻)
阅读更多
点评: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上层设计”是不够的
特别声明:转载本文仅用于传播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确认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他们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承担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果作者不希望被重印或联系重印费,请联系我们。
上一篇:科技成果评价试点不再开展成果鉴定
下一篇:中国的“罗密欧与朱利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