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载人潜水器有望五年内抵11公里深海底
活动地点。本文图片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国科普博览会”
8月26日下午,面向公众的科普论坛“墨子沙龙”与中国科学院“自我讨论道”论坛联合,再次登陆上海,在中欧国际商学院举办了以“探索者”为主题的科技演讲会。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进行了现场直播。
共有六位科学家受邀分享他们关于探索人类生存空间和突破智慧极限的研究故事。主题包括深海探索、极地探索、载人航天工程、暗物质探测、脑科学、人工智能等。
这六位科学家是:上海海洋大学深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崔伟成,“蛟龙”号现场试航副主任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空间科学研究所教授,神舟号航天员,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首席科学家常进,上海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郭, 中国科学院计算研究所研究员、智能处理器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中心杰出研究员陈。
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邱子龙主持了会议。量子卫星首席科学家潘建伟院士作为特邀嘉宾出席并主持了上半年和下半年的两次圆桌会议。他和客人们回答了观众提出的关于外星生命、新人类、人工智能等问题。
观众跟随客人,有时潜入深海,有时在太空旅行,这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对未知领域的向往。
墨子沙龙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剑伟于2016年发起,由中国科技大学赞助。基于中国科技大学上海研究所的公益科普论坛旨在通过科普论坛和与科学家面对面的方式进行专业科学启蒙。目前,墨子沙龙以上海为中心,遍布全国。它通过讲座、视频、在线公开课和科普订阅号开展科普活动。
SELF是科学、教育、生活、未来的缩写。“自我讨论方式”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和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联合发起,旨在打造具有中国科学院特色的集创新、科学、人文关怀于一体的公益演讲品牌。
2016年,两大科技品牌在浦东图书馆联合举办了一场类似的科技演讲,观众反响热烈。
嘉宾合影
[专家谈话]
崔维成:不要忘记你的主动精神,谁的剑指的是11000米深的海底
崔伟成分享了中国载人深潜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蛟龙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就无人水下航行器而言,我们的着陆器已经到达马里亚纳海沟,并获得了丰富的样本和海底生物资源。至于载人潜水器,中国科学家的目标是11000米深的海底,预计在未来五年内达到目标。
孙:去南极探索失落的人类文明
“南极探险的每一步都可能是危险的。我们为什么要去?首先,对南极洲的好奇;第二是对知识的强烈渴望。南极大陆是给探险者的。”孙在描述南极探险的困难时说。企鹅粪便和企鹅毛皮中有人类活动的痕迹,这有助于我们重读人类历史。
陈东:宇宙是人类的“第四环境”
作为神舟11号载人飞船的宇航员,陈东非常了解中国载人航天的“三步走”战略:“第一步是发射载人飞船;第二步是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和航天器交会对接技术。迄今为止,前两个步骤已经成功完成,随后是第三个步骤,即建造一个空间站,以解决大规模长期载人航天实验室的问题。”载人航天飞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乘员的培训内容也是复杂而艰巨的。然而,人类的发展必然会开辟新的空间,除了海洋、陆地和大气,宇宙是我们必须探索的第四个环境。
常进:寻找暗物质的踪迹
我们在宇宙中只看到5%,而95%是看不见的暗物质和暗能量。人类正试图探测加速器、地下和太空中的暗物质。暗物质卫星在能量、方向和电荷(包括粒子识别)方面达到了世界最高水平。他们可以高精度地测量高能粒子的能量、方向和电荷,并识别粒子的类型。“目前,我们每天得到500万个高能粒子,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收集了30亿个高能粒子,我们已经扫描了整个天空三次。我们希望中国人在不久的将来会在天空中发现暗物质粒子。”
郭:脑功能连锁图帮助理解完美大脑
2012年,中国科学院启动了大脑功能连锁图项目,旨在研究各级大脑的神经回路、神经网络、神经连锁图以及如何完成大脑工作。人脑不仅具有可塑性,还能保存记忆。研究这些动物大脑和人类大脑有助于理解大脑的工作原理,并给类大脑智能或人工智能带来灵感。
陈:人工智能可能带来人类文明的飞跃
创造一个具有人类智能的机器大脑意味着人类将从乏味的手工劳动和简单的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而专注于创造性活动将是人类的一个巨大飞跃。智能脑的发明主要是指人脑和构建人工神经网络。“接下来,我们希望将代表智能的各种算法的处理速度提高10,000倍,并将能耗降低10,000倍。这意味着我们可以把像AlphaGo这样的东西放入手机,让手机帮助我们做各种事情。即使通过长期观察和学习,我们也能真正实现强大的智能。”
特别声明:转载本文仅用于传播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确认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他们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承担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果作者不希望被重印或联系重印费,请联系我们。
下一篇:我国立项研制全海深载人潜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