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给海底做CT,大洋科考设备又升级

科普小知识2022-07-23 14:36:32
...

给海底做CT,大洋科考设备又升级

为了顺利完成中国大洋49号第三航段的科研任务,“向阳红10”号科研船进入位于西南印度洋的作业区后,开始了24小时全天候作业模式。第三航段首席科学家邓贤明表示,该航段计划安排潜艇自主机器人乾隆2号下潜7次,部署潜艇电视摄像电动抓斗8次,安排潜艇摄像拖体完成180公里的测线工作。图为当地时间3月27日日落时分,探险队员们正忙着在甲板上控制折叠臂起重机,为部署海底勘探设备做准备。李媛媛照片

科技日报向阳红10日电(记者李媛媛)3月28日,黄花鱼出水,白花鱼投入战斗。在“乾隆二号”水下机器人进入现场后,当地时间3月28日凌晨,中国远洋航行第三航段49号向海上派出了全新的潜艇探测设备——单拖体瞬变电磁仪。

“这是单个拖曳式瞬变电磁仪首次应用于中国海洋科学研究。”中国海洋第三航段49号的首席科学家邓贤明告诉记者,新开发的设备以前只在中国的浅水盆地试验过,这是第一次在这一航段下海。

单拖瞬变电磁仪全身是白色的,其功能就像海底的CT。邓贤明介绍说,瞬变电磁仪的核心原理是利用海底多金属硫化物与围岩之间的电、磁特性差异进行探测。根据瞬变电磁仪的探测数据,可以粗略推断海底多金属硫化物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分布。

2012年,中国海洋科学研究院开始应用双拖瞬变电磁仪,单拖瞬变电磁仪是前者的升级版。邓贤明告诉记者,双拖瞬变电磁仪需要在海底几千米长的电缆下运行,同时牵引由近40米长的中继电缆连接的电子舱被拖体和线圈被拖体。两个被拖物体在海底的位置很难控制。

“经过多年的使用,我们发现双拖瞬变电磁仪的测线位置控制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因此,从2016年开始,中国将自主研发单拖瞬变电磁仪邓贤明表示,将两个被拖物体合二为一的技术难度大大增加。例如,原始的发射和接收线圈被分开放置在由非金属材料制成的线圈架中,这可以减少金属材料对发射和接收信号的影响。现在,这些设备需要和金属材料(如电子舱)放在同一个拖车里。为了防止金属材料在近距离内干扰电磁感应,采用了等效反磁通新技术。

邓贤明介绍,中国大洋49航次的核心任务是圈定热液异常区,而单拖瞬变电磁仪的应用主要在于下一步勘探,即圈定多金属硫化物矿化区或矿体。目前正在测试的单拖体瞬变电磁仪对未来海底资源勘探进行技术储备更为重要。

特别声明:转载本文仅用于传播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确认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他们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承担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果作者不希望被重印或联系重印费,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