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工副校长:国防拔尖人才培养须强化四大抓手
这位是记者文彩飞
如何在新形势下促进国防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国防专业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面临的首要问题。
全方位、多领域、多*的新军事变革,改变了战争格局和国际政治军事格局,给中国军事安全带来了新的严峻挑战。新形势下,国防科技的发展和先进武器装备的发展,不仅需要大量拔尖创新人才,也对高校特别是具有国防特色的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了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汪小峰。
对拔尖国防人才的新要求
《中国科学报》:具体来说,新形势对高校培养国防拔尖创新人才提出了什么要求?
汪小峰: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出于国家安全和国防装备现代化的考虑,武器装备的研发必须从引进模仿转向自主创新和自主研发。迫切需要相关专业人员的创新能力,尤其是具有较强原创创新能力的拔尖国防人才。
武器装备的发展已经从为单一军事服务转变为为多种服务的联合作战服务,从以国防为基础转变为全面积极参与战略防御。我军武器装备信息化驱动机械化的发展方针,决定了拔尖国防人才需要具有较强的系统工程和全局观、跨学科思维习惯和高度的综合应用能力。
跨学科和学科前沿的渗透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量高技术首先被用于先进武器装备的研发。因此,一流的国防人才应该非常熟悉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相关学科的前沿和发展趋势,习惯于从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积极思考相关学科和技术的发展对武器装备发展的影响,对相关学科的交叉和发展变化方向保持高度敏感,具有良好的国际视野。
一流的国防人员应熟悉中国军工科研院所、生产企业、基地、射击场和相关大学的技术条件,对国家军事战略和各种军种建设有基本的了解,以便于高效和必要的合作。
现代武器是应用于军事需要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系统工程研究与发展的产物。这是科学和工程的完美结合。因此,一流的国防人才除了深厚的学术基础外,还必须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
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研发涉及国家利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因此,拔尖国防人才必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素质,坚持*核心价值观,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对国家的高度忠诚。
发展中的五大困难
《中国科学报》:新形势下培养国防拔尖人才有哪些困难和问题?
汪小峰:国防专业吸引力下降。国防专业一般具有招生规模小、教育投入大、社会效益大、经济效益小的特点。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和保密限制等多种因素,国防特色专业的吸引力下降,客观上对专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如何在新形势下促进国防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国防专业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面临的首要问题。
学生的科研实践和工程实践训练不足。国防科技工业的最大特点是高新技术的高密度。主要武器和装备的发展需要对复杂系统进行高能力的分析和综合设计,并且高度专业化。在严格的保密制度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国防特色专业学生在国防背景项目的科研和实践方面训练不足,在军工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工程实践方面训练不足。
学科与专业发展脱节,优势和主导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具有国防特色的学科自然在师资队伍、条件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四个方面高度集聚,形成强大的学科优势。与此同时,具有国防特色的本科专业逐渐被弱化。“强学科弱学科”的发展模式在国防专业与学科并存的高校中非常普遍。由于未能处理好国防专业与学科的协调发展问题,未能将学科优势转化为专业优势,本科专业在研究生教育规模扩大后进一步弱化。
拔尖国防人才的需求与培养体系不匹配。根据现有的招生登记制度和人才培养制度,在本科、硕士和博士阶段,大多采用分段培养模式。在学术方面,未能通过“基础-硕士-硕士”的培养实现纵向;在工程实践方面,未能通过校企合作的培养实现横向。
国防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程度不高。新军事革命对国防科技工业和装备发展的影响,要求一流的国防人才具有良好的国际视野,非常熟悉相关学科和领域的最新发展,能够积极考虑由此带来的武器装备发展的发展变化趋势。目前,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程度不高,学生国际竞争力和国际视野的培养不能满足新军事变革背景下国家对拔尖国防人才的要求。
四抓有助于人才培养
《中国科学报》:如何全面实施国防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汪小峰:2010年,北京工业大学承担了国家教育*改革试点项目“国防科技拔尖创新人才模式改革”。针对新形势下培养国防拔尖人才的新要求和新挑战,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建立国防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特区,打破以往本科、硕士、博士生分段培养的*,通过培养实施“基础、硕士、博士”。在研究生院继续深造的道路上,“特区专业-特区学科”联合继续阅读将通过研究生院纵向实施,“特区专业-特区学科”联合继续阅读将通过研究生院特区研究生院范围定额横向实施。同时,通过采用动态的教育体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专业和学业发展做出自己的选择,并在学习期间实施“分流+补充”的动态评估模式。
搞好学科优势转化,实现专业与学科的协调发展。国防特色学科是国防特色学科工程教育改革的先导和关键。所谓关注学科带头人,不是指学科建设本身,而是指“善用”学科带头人,将学科优势转化为专业优势。包括将优势学科的高水平教师优势转化为本科教学优势,将高水平科研项目和平台优势转化为专业培训优势,将高水平学科的前沿优势转化为专业发展优势,实现专业与学科的协调发展。
建立从概念创新到工程验证的校企合作军事人才培养模式。以军事装备和国防科技重大项目的发展为牵引,在不涉及保密红线的情况下,学校和企业共同发布完全非保密、非型号、面向未来的武器装备新概念和新研发方向。以此为载体,引入高水平的校企联合指导团队,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化培训指导。此外,针对国防特色专业学生,组织举办和参加一系列国防特色学科竞赛,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打破封闭的办学模式,促进校企合作和国际合作培训。建立政策和经费保障机制,在市场经济和保密约束条件下,为具有特色的国防专业本科生在相关行业、企业和国外高水平大学接受专业培训开辟渠道。在国际培训方面,我们将实施有针对性的国防特色专业支持计划,加强与国外高水平大学的合作,建设国际实践教育基地,协调培养国防特色人才。
《中国科学日报》(2016-08-04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