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评论:学术共同体要在众声喧哗中勇于发声

科普小知识2022-07-24 00:07:13
...

■卢迪秋

10月10日晚,针对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发现基因编辑新方法“NgAgo”,包括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危文胜在内的12位中国学者公开表示,他们没有“重复”韩春雨的实验,他们的实验方法“值得怀疑”。学者们呼吁有关方面尽快组织第三方介入并调查清楚。

“韩春雨事件”可以说是今年以来最引人注目的科学争论之一,无论是高度关注、持续时间长、影响大、发展曲折。在事件不断发酵的过程中,有关方面的态度和声音相当有趣。

让我们先谈谈媒体的观点。起初,媒体称赞韩春雨的研究成果为“诺贝尔奖”学术成果,并称赞韩春雨有能力在不利的环境中坐冷板凳,实现学术领域的重大突破。它也吸引了“吃瓜”的群众的一致赞扬。

然而,随着媒体披露中外科学家未能重复韩春雨的实验结果,故事开始急转直下。许多媒体开始不断质疑韩春雨的实验结果,却没有从学术界获得权威意见。因为这些报道有明显的观点,公众实际上受到了影响,这导致了互联网上的犬儒主义泛滥。

然而,学校和当地*异乎寻常地坚持对韩春雨的赞美。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100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来自*部门的任命、奖励和荣誉仍源源不断。河北科技大学还从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获得了2.24亿元的财政拨款,用于建设该大学的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中心。

我不得不说,虽然很多人都在关注韩春雨,但真正理解和理解韩春雨研究成果的人却很少。他们大多数人,包括作者,都是外行,只是看热闹。媒体的“穷追不舍”有制造热点、吸引眼球的内在冲动,而*的“赞到底”也暴露出“推完所有讨论”、“走自己的路”的习惯性权力自信和执拗。这两种态度实际上都是非理性的。

遗憾的是,在围绕韩春雨事件的众多声音中,只有最应该出现的“学术界”的声音缺失,如韩春雨所在的河北科技大学、其资助者、所在地区的河北科协、基因编辑领域的全国性区域性学术组织等。到目前为止,尽管存在疑问,上述学术组织都没有采取任何调查行动。这真是令人费解。

作者呼吁科学界发挥自己的作用,尽快启动科学调查程序。否则,让这一事件继续发酵可能会严重影响中国科学界的声誉。至于韩春雨本人,他也应该积极回应社会的质疑,努力维护学术界的生存和信誉。

《中国科学新闻》(第一版集锦,2016年10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