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勿以论文论英雄
最近,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取得了重大突破:经过五年的努力,他们研制的肺部磁共振成像仪获得了中国第一张人体超极化氙-129磁共振图像,并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医疗团队开始了临床前研究。在庆祝成功的同时,团队中的一位科学家还有另一个担忧。
这位科学家提到,中国目前的SCI科研评价体系重视第一个签名的作者或单位。因此,这对一些项目是不公平的。“例如,在我们的项目中,有技术团队和临床医疗团队,他们属于不同的单位。对科学研究的贡献可以说是每个团队都非常重要和平等的。然而,最后,论文把重点放在了第一个签约单位上,这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尤其是,论文对于团队中的年轻研究人员来说仍然非常重要。如果他们的努力长期没有在论文中得到体现,将会影响到未来的发展。从长远来看,他们对项目研究的热情和关注将大大降低。”
这种困惑和担忧确实存在于许多应用型和技能型研究人员中。不可否认,SCI论文评价体系是一个国际权威的评价体系,具有科学性和相对客观性。目前,还没有更好的评价方法来替代它。然而,在科学研究形式日益丰富、跨国整合研究日益流行的趋势下,这种评价方法如果继续以僵化的方式评价科研人员的绩效,将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弊端。
例如,对于从事应用和临床医学研究的研究者来说,以论文的数量和影响作为标准评价方法,很难对他们的科研贡献做出全面、公正的评价。从事应用研究的人认为,最重要的是他们的研究能否成功转化为对国民经济和民生有用的产品。医生认为最重要的是医疗水平,也就是要善待病人。他们都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写论文。一些重大的科学项目需要很多人一起努力才能完成,但是最终的论文不能反映所有人的成就。然而,在评价职称、基金申请和奖项时,SCI论文和影响因素仍然是最重要的因素,不适合这些研究者。
此外,单一的论文评价体系权重过大,也可能会助长急功近利的科研心态。目前,SCI在评估个人和单位的绩效时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这与个人和单位的利益高度相关,导致一些学术不端行为,如急功近利,甚至买卖论文。一些一线医生,因为太忙而不能做科学研究,把实际的研究工作交给了一些生物公司。这是一次相对隐蔽的侧滑。其他的则完全是科学研究中的不端行为。例如,为了尽快完成实验,他们会毫不犹豫地伪造数据或剽窃他人的数据。为了文章的惊喜,不顾道德规范。
从长远来看,如果单一的论文评价体系得不到适当的调整,可能会阻碍科学研究乃至科技事业的发展。科研管理部门要根据不同类型科研的特点,制定不同的科研评价标准,让科研人员的努力和心血得到应有的回报,让他们在科研的道路上放心、安心、专心。
上一篇:评论:不唯论文论英雄
下一篇:芹菜叶加蜂蜜去眼袋吗